张劲松 文/颜梅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走进撄宁斋,又一次被张劲松老师的情趣所感染。几幅古装写意人物画,踏春,品茗,对弈,寻诗,浓浓淡淡的笔墨之间,气韵生动,诗意盎然,每一幅都承载着画者对诗性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诗性则意味着画者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中国是诗性的国度,纵观中国美学史,无论文学、绘画、音乐、舞蹈还是雕塑、建筑、电影……无不围绕着诗性而展开,这就意味着中国美学是诗性人生的实现,为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于诗性人生的关注,构成了中国美学的中心。 撄宁斋是张劲松老师斋号。撄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心斋”“坐忘”的修养境界。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撄宁”便是张劲松老师心之所寄。古之达人,高人一筹,皆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光景。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老师工作之余,几乎所有剩余时间,都是宅在撄宁斋读书品茗、埋头于绘事,沉迷于精彩的艺术世界,不愿须臾离开,寄情真我。 而如若寄真我,故必有一癖。人有一癖,方可寄胸中块垒俊逸之气,从而寄真我、保真心。华淑在《癖颠小史》里说:“癖有至性,不受人损,颠有真色,不被世法,颠其古之狂欤,癖其古之狷矣。不狂不狷,吾谁与归。”一个人有所癖,才会有真性情。张劲松老师至性至情,皆因爱画成癖。 什么是癖? 陈传席说:“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即如王羲之好墨,陶渊明爱菊,米芾拜奇石。张劲松老师如此爱画,其实就是以画抒性情、寄真我、写本心,寻找一份不被世俗沾染的真善美。 细赏张劲松老师的画,画中人物多为一人,或立或卧,神态各异,好像参透了万物。观其半闭双目,似乎能感受到人物的心境及生命状态,进而发现有许多更加感人的东西深藏其中。画中人不止是表面上姿势的特立独行,他们在做人方面,也有着坚毅的操守、孤傲的气节。他们有信仰,令人赞叹景仰。 而人物背景多是山石、涧水、松林、竹径,林泉之中自有一种幽意闲情以及淡泊与荒寒之气,充分表露出他孤高、冷毅、寄情于山水之间,隐逸于万象之外,不为尘世所动的赤子真情。 张劲松老师刻有一方“宁做我”的闲章,便表明了他对“我以我法”“我即是我”的特立独行与卓然不群。这足以体现他的一种胸襟,一种抱负,一种理想。 张劲松老师认为画画是一种宣泄,画时,必须体会诗性精神,在画中将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表达出来,将自然界中最能展现水墨特征的意象表现出来,让画作充满鲜活的气息。笔墨的千变万化满含着思绪,可以让赏读之人面对时思绪联翩。画作因人而富有生气,人因画作而得以释放。画者与画作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画作因人而生,而人又赋予画作更加鲜活的生命。 生命也是一种创作,把情感在咫尺之间呈现,化喧闹为静穆,化孤独为高古,化寂寞为秀雅,把岁月的痕迹,印烙在尺素之上,挥就一首生命的诗篇,这是张老师一生的追求! 张劲松简介: 张劲松,字熔之、铸之,号牧石、思齐轩、撄宁斋,1969年4月生于山东高密, 1990年毕业于昌潍师专油画系, 先后结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和中央美院油画高级研修班, 受业于冯远、吴山明、唐勇力、吴宪生、高天雄诸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美展并获奖。2014年,在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举办《澄怀观道》个人书画展,高密电视台专题报道。2015年,青州电视台《翰墨青州》频道为其制作专题片。出版作品集十余种, 速写作品被用于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美协会员 ,潍坊美协理事 ,高密美协副主席 ,豪迈画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