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由北艺塘美术馆主办,著名艺术批评家杨卫策展的《三原色》抽象艺术三人展在北京宋庄北艺塘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著名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杨卫致辞
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孟禄丁致辞
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奇致辞
参展艺术家武妍希致辞
参展艺术家王晓蓉致辞
参展艺术家张容致辞
北艺塘美术馆馆长刘春梅主持开幕式
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以“三原色”来命名武妍希、王晓蓉和张容的画展,包含了多重含义,既代表这是三人联展,又体现了女性艺术家关注自我的生命底色,同时还表明她们三个人的作品均为冷抽象艺术这一追求方向。
展厅现场 武妍希在抽象画领域经历了多次蜕变,从抽象形式到材料本体的转换,从关注天象转向挖掘心象,她通过材料探索实现了自我与作品的融合;王晓蓉将宣纸作为材料,通过裁减、撕扯、火烧等手段将其破坏后,加以自我的重构,从而在支离破碎的纸屑之中,孕育出了一个崭新的美学生命;张容将线从造型意识中独立出来,与画中的色彩形成有机融合,从而把线作为一种独立语言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其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展览现场 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通过语言的不断纯化返本开新。因此,以“三原色”来命名她们的作品,既是她们的返本之旅,也是她们的开新之道。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12日。
《三原色》抽象艺术三人展 艺术家:武妍希、王晓蓉、张容 策展人:杨卫 主办单位:北艺塘美术馆 开幕:2025年3月29日下午15:00 展期:2025年3月29日 — 4月12日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北塘艺术区 关于“三原色”画展 文/杨卫 我以“三原色”来命名武妍希、王晓蓉和张容的画展,包含了几层意思:其一,这个展览为她们三个人的联展,“三原色”即代表了武妍希、王晓蓉和张容这三位艺术家;其二,这三位艺术家均为女性,相比男性艺术家更显著的社会属性,即热衷于表现社会和政治等题材,女性艺术家则更加关注自我,所以,“三原色”也是反映了这三位女性艺术家的生命底色;其三,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抽象艺术,而且是偏向于冷抽象,因而,原色更接近于她们的作品,也是她们努力追求的方向。总之,以“三原色”来概括这个展览,既表明了这个联展的特色,同时也揭示出了她们作品的内涵。
武妍希《曼荼罗13》布面油画 ,直径150cm
武妍希《心光6》布面油画,直径100cm
武妍希《度母7》布面油画 武妍希是较早从事抽象画探索的女性艺术家。从最初对抽象形态的迷恋,到对材料本身的发现和挖掘,武妍希在抽象画领域经历了若干次蜕变。事实上,在世界抽象艺术的历史上,也经历了从抽象形式到材料本体的转换,即由外到内的发展。武妍希正是沿着这样一个探索轨迹,从之前对天象和文化的关注,即表现节气、反映宗教题材等,而转向了对心象的挖掘。这一转变驱使武妍希着眼于材料本身的实验,从而将通体透明的材料,与自己清澈如镜的心性达成某种默契,实现其神形合一的同时,完成了自我与作品之间的同心圆。
王晓蓉《时间的秩序六》布面综合材料,120x100cm
王晓蓉《幻相之九》布面综合材料,80x60cm
《重叠之相三》布面综合材料 王晓蓉的抽象作品同样注重于材料探索。但与武妍希不同的是,王晓蓉的抽象作品中,材料的显现仍是为了造型服务。也就是说,她热衷于抽象的造型,材料不过是为其抽象造型增添文化含量,凸显画面质感而已。因此,王晓蓉选择了最具东方文化神韵的宣纸作为语言,通过裁减、撕扯、火烧等手段将其破坏,以此来隐喻传统文化的分崩离析与当代人的生存处境;同时,她又将这些残缺不全的纸片,加以并置与重叠,并通过五颜六色进行渲染,从而在支离破碎的纸屑之中,孕育出一个崭新的美学生命,由此来完成自我从传统到当代的观念转型与精神蜕变。
张容《蓝色的隐喻》布面油画,150x200cm
张容《缪斯女神》布面油画,90x60cm
张容《梅花三弄》布面油画 相比而言,张容的抽象作品更具画意。也就是说,她更加注重绘画过程留下的心象痕迹。从语言层面来看,张容对“线”的运用情有独钟。据说,这源于她最初的绘画经验,即她是在父亲的制图纸、效果图上开始最初的涂鸦,因而,制图纸密密匝匝的网格、数字、符号和精密仪器效果图靛蓝色的印痕,深刻在了她的童年记忆。如果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分析张容的抽象作品,即可以看到她的清真返一之途。正是这种美学上的溯本求源,使张容的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从书法脱胎出来的传统中国画,其灵魂就是线。不过,传统中国画的线,虽然起承转合、千变万化,但仍是服务于造型。这使得线的自由意识与心性表达,打了不少折扣。张容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故而,她将线从造型意识中独立出来,与画面中的色块互为表里,形成有机融合与矛盾冲撞,亦是为了将线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抽象语言插上自由自在飞翔的翅膀。 纵观三位艺术家的抽象作品,虽然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通过语言的不断纯化,都在试图返本开新。因此,以“三原色”来命名她们的作品,既是她们的返本之旅,也是她们的开新之道。 2025.3.8于北京通州
杨卫,独立策展人、著名艺术批评家,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委员会委员、江西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艺术博物馆和广州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美仑美术馆学术委员,天津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历年来策划展览近百个,出版著作十余本。
武妍希,籍贯云南昆明。出身于艺术世家,父亲和叔父均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就读于昆明纺织工业学校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1年首次举办个人画展,曾在国内外举办十余次个展,参加数十个群展,作品被众多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2010年到北京宋庄建立个人工作室以来,一直致力于新绘画的探索。作品以圆形为形式依托,用西方油画媒材传达东方哲思精神,表达“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精神内核,并充分体现“万物一体”的整体性概念。创作出极具个性化的,充满内在力量的绘画作品。
王晓蓉,籍贯陕西榆林,先后毕业于西安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俄罗斯著名美术家工作室。陕西省美协会员,纽约哈德逊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和平艺术家联盟会员,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成员,陕西榆林市艺术馆研究员。致力于艺术材料的延伸和研究,曾做过多次个展,在国内、美国、英国、日本等地参加多次展览。作品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及个人均有收藏。
张容,籍贯四川绵阳,200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表现性工作室艺术硕士;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借助线条重新塑造理想世界中关于“我的认知和理解”,实现了“我的绘画”。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上拍中国保利拍卖,被各地美术馆、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