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北京,阳光明媚,天朗气清。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式新颖的公共教育活动,在焕然一新的老厂房中隆重举行。 时值2024年人类月球日到来之际,由塑三文创园主办的“向月而行——人类月球日特别科普美育公教活动”如期而至。此次活动包括讲座、对谈、传统拓印与AR体验、乐队演出、视错觉体验、文献阅读、装置体验,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演讲学者来自北京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力图从科技与艺术的双重角度普及科学知识,传递人文精神。 活动在特邀少儿乐队“乐天派”的倾情演奏中拉开帷幕,孩子们用几首以月球为主题的经典旋律及原创歌曲《永远纯真》将活动现场的情绪值瞬间拉满! 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总经理张建春在致辞中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塑三文创园紧跟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近年来硕果累累,此次向月而行的举办时值嫦娥六号成功凯旋,旨在促进公众深入了解月球,探究宇宙奥秘,增强全民科学素养。未来,园区将继续发挥纽带作用,联动多元资源,持续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总经理张建春致辞 中央美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讲师贾蕴博博士首先带来了科普讲座——《作为主题性创作的太空艺术》。贾老师是国内著名的青年策展人,先后参与策划了成都双年展、第四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等重要展览。他从全球艺术史的角度全面展现了不同国家围绕月球和太空展开的各类型艺术创作,让人们眼界大开。通过贾老师的讲座我们发现,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展现了自己非凡的艺术才干,而艺术家也受科学家邀请参与了包括月球在内的天文观测成果绘制,并通过艺术的途径予以记录、保存与传播,进一步促成了科幻小说、科幻画与科幻电影的诞生,在大开脑洞,憧憬未来生活的同时,也展开了包括月球在内的相关天文知识的普及。而随着科技与艺术更加深度的融合,一种新的形式——太空艺术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新的增长点。艺术家与科学家深度耦合,将艺术的展场投向了无垠的宇宙。 中央美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讲师贾蕴博博士讲座分享 来自北京大学的杜骏豪博士是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第46任会长,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报》、中国宇航协会《太空探索》、中国科协《科普中国》、新蕾出版社《百科探秘》等报刊杂志专栏供稿人。他带来的科普讲座——《月球争渡——美苏争霸与载人登月全解析》,以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起点,以上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为背景,通过编年体的叙述方式,向大家全面再现了这场改变人类命运的太空竞赛。从推进器技术到载人航天,从环绕月球到月表着陆,杜博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可谓干货满满。尤其是面对人类是否真的登上月球这一近年来日渐热议的话题上,杜博士基于历史史料和科学原理,旁征博引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见解,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北京大学的杜骏豪博士讲座分享 在嘉宾对谈环节,主持人根据现场观众的提问与两位嘉宾进行了互动。演讲嘉宾从不同角度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互动结束后,现场观众体验了基于月球研究延伸而来的展品。包括伽利略月相版画拓印与AR搜集游戏,模拟月壤体验,月球科普立体书阅读等,相关展位前瞬间排起了长龙。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抽奖环节,幸运观众有幸获得了经过认证的模拟月壤一份。 观众体验伽利略月相版画拓印 观众模拟月壤体验 “人类月球日”是为人类首次成功登月而设立的纪念日,后逐渐成为推广月球知识、行星科普、探秘宇宙奥秘的科普性节日。而此次“向月而行”的举办,时值我国嫦娥六号凯旋,意义非比寻常。更重要的是活动在基于科普的基础上,引入公共教育的理念,尤其是增加了社会美育环节,不仅通过艺术成果呈现科学历史,还更通过一众艺术展品增加观众的互动体验,让科普不再是单纯的讲座听讲,而是激发和调集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重感官,为后续相关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好方法与新思路。 此次活动的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京旺家园二社区党委书记刘青,副书记乔淑燕,北京胶印厂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暴瑞朝,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总经理张建春,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副总经理刘洁共同出席活动。“向月而行”的举办是塑三文化园区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实现校区、园区、社区的“三区联动”,为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了一场精彩的暑期文化大餐!后续,塑三文化园区还将继续与各高校的合作与互动,为社会奉献更多富有意义的活动。 嘉宾为中奖观众颁奖合影 向月而行——2024年人类月球日科普美育特别公教活动 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主办:塑三文化创意园 承办:尚视维文化 支持:科艺万象 活动地点:塑三文化创意园36号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