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万物并秀。7月13日上午,由中国美术馆、东南大学主办的“传承与探索——顾伟玺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顾伟玺近些年来创作的中国画山水、花鸟作品,作品传达了东方诗意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葛振峰,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原副参谋长、上将王冠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致公党中央原副主席杨邦杰,中国文联党组原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胡金波,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等莅临画展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顾伟玺1963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现为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兼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学研究》主编。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及艺术理论研究,出版专著画册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是一位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者型画家。
开幕式现场。右一为顾伟玺教授
展厅里观者如云 致公党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美协原副主席黄格胜为展览题写前言《传承与探索 责任与担当》。展览作品大部分是顾伟玺赴太行山、黄山、云南等地的写生教学创作。其中“渔湾系列”作品别具一格,是他以家乡山水为表现对象的系列作品,以现代人物与山水为表现内容,营建出人与自然同生共融、心灵寄寓其间的艺术情境,既具有鲜明个性,更具当代性和创新性。他的《平型关大捷》《红旗渠》都是高四米多,长十余米的鸿篇巨制,反映出他对宏大历史画面营建的能力和才情。总体来看,顾伟玺的中国画以书入画、用笔生拙、笔墨淋漓、气势雄阔、境界撼人,体现出中国画当代创新的新高度。
左惟书记对顾伟玺教授的学术贡献给予高度肯定 左惟:顾伟玺为东大做出重要贡献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首先致辞,他说:“我代表东南大学,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顾伟玺是我校的资深教授,是推动东大艺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学者和专家,也是我校艺术创作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多年来,顾教授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始终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利用中国画研究院的学术平台,为东南大学艺术人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顾伟玺教授为院长的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在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近年来成功举办多次重要的中国画展,以及学术研讨会,这些活动都在艺术创作和学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画艺术家。顾伟玺教授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组织开展等方面都显示出他的学术高度,组织能力和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学者风范。” “伟玺教授今天画展的成功举办,有这么多领导、嘉宾以及专家学者的莅临,既是对伟玺数十年奋斗努力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体现出了他不断增强的影响力。”
高云会长对展出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高云:顾伟玺独树一帜的“线性山水” 江苏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江苏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在致辞中说:“伟玺先生是我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友,也是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的副会长,是江苏中国画界具有代表性的、有领军意义的优秀画家。 “10年前,他在江苏省美术馆办了个展。今天,他来到中国美术馆这个中国美术界最高的艺术殿堂举办展览,我们为他的进步感到由衷地高兴。 “伟玺数十年来,从艺治学持之以恒,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创作了很多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主要坚持写意性、金石气和以书入画,渐渐地形成了个人的风格。作为同道,我觉得他的画有几个特点给人印象深刻,或者说对我有很有启发。” 高云认为:“第一,伟玺的画都是‘写'出来的。书写性是中国画的一个鲜明特征。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打磨制作取代了书写的投入。所以我们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的评审中,我们作为评委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尽量杜绝展览体、照片化和制作化,要关注、鼓励、倡导写意性。伟玺的作品好就好在它全部是‘写'出来的,而且你们注意看,满幅看到的是真功夫和真性情,这是非常难得的。我看我们全国山水画界能够用线和写的方法画出山水作品的画家,极少极少,所以这一点就形成了伟玺个人的‘识别特质'。
顾伟玺作品《平型关大捷》412cm×825cm 2014年 “第二个特点,就是伟玺的画可归类为‘线性山水',这是我给他的一个定义,因为他十分重视锻造线的质量。中国画中线非常重要,他在线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有很大的收获。中国画说到底其实是以线造型的一门艺术线画艺术,线不好画就不会好。因此,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骨法用笔'这一对线的质量的要求。这一点伟玺显然知道,他知道自己画的是线性山水,没有高质量的线,作品就站不住,所以他在线上下足了功夫总是千变万化,他用笔特别注重笔法、笔意、笔性,重工用笔,坚持以长锋兼毫,中锋用笔,再加上他的书法功底和他的一流的控笔能力,所以他的线,我认为质量非常高,具有高质量和很有内涵性,同时耐看耐品。也正是因为他有高质量的线,从而成就了他的‘线性山水',这是相辅相成的。
顾伟玺陪同领导观展。前排左起:左惟、顾伟玺、吴为山、覃志刚 “第三个特点,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具有驾驭超大作品的超强的结构化超能力。画画的人都知道,由于材料和工具的原因,中国画,尤其写意画,画大画很难,画超大的画更难。前几天,他把新创作的《红旗渠》发给我看,其超大的尺度和超大的气势把我震了一下。我心想,这得要有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自信、多大的功力、多大的控制大局的能力,才能完成这样的作品啊!伟玺就有这样的本事,这一点让我很佩服。 “第四个特点,他在创新的同时,能守住中国画的正脉。这也是很难的;中国画要传承,一定要守住正脉。我们今天评价中国画有三个维度,那就是古意、书卷气和当代性。古意就看这张画有没有传统的一脉相承。伟玺的画,无论大小都有深深的传统烙印,但它又不是旧的,是新的,是他自己的。这点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伟玺是按李可染先生所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践行者和受益者。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我一直在讲,一个画家画好才是硬道理,一个画家最终能不能立起来靠的是作品。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顾伟玺以他的才情、以他的积累、以他的功力和他的勤奋,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品力作,我们期待着。”
顾伟玺教授致答谢辞 顾伟玺教授在致答谢辞时回顾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他谦逊地说:“我从小喜欢绘画,属于‘苦学派',笨鸟先飞。这次展出的作品,是我几十年来的积累与沉淀。艺术家做展览,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向社会做的一次汇报,请艺术界前辈与同道们多多批评指正。”
吴为山馆长致辞 吴为山:顾伟玺在崇山峻岭中穿行 在左惟、高云致辞,顾伟玺致答谢词之后,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顾伟玺教授刚才表达了他举办这个展览的愿望和意义。我觉得这个展览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从事这么多年的艺术创作与实践,集教学、理论研究为一体,走到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今后的征程如何走下去,开创新的高峰,他要有一个总结汇报,这个展览实际上就是一个汇报,他很谦虚。这个汇报展览选择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的专家们也以高票赞成他到这里来举办这个汇报展。” “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他的艺术成长,离不开伟大民族历史的滋养,离不开时代的培养,离不开所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提携、帮助与鼓励。所以这个展览应当是一个感恩的展览,它是向人民汇报、向时代汇报。当然。这个汇报是有含金量的,因为顾伟玺有系统地对于中国艺术以及西方艺术学习、研究的历程,他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这样一个过程,说明他是不断地在系统、在道统、在传统体系里迈步的人。” “在江苏,画山水有它的好处,也有它不利的地方。因为江苏这个地方,并没有大山,但是江苏有许多艺术的‘高峰'‘大山'。从历史上看,吴门画派、元四家、明四家,还有金陵画派;从近现代来讲,傅抱石、钱松嵒、宋文治、亚明、魏紫熙等大艺术家,是一座一座的崇山峻岭。顾伟玺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从中感受他们的伟大,感受他们的韵味,感受他们的传承。所以说这是一个好处,但是又很难突破他们,因为重重大山‘压迫',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动力,他在这样的一种动力之下,不断地勇猛前行。”
顾伟玺作品《红旗渠》 368cm×1160cm 2024年 “他的母校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校,他工作的东南大学,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文脉上同宗同祖,一脉相承,引领地域文化。在这些学校的历史上都出现过大师。顾伟玺最重要的学习节点是在南京艺术学院,他景仰刘海粟先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他的绘画当中,深刻地反映了他游历名山大川以后,对于各种山水形态的描摹,但是他不局限于写生,他把画谱上、历史上的那些经典篇章和理论成果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一直在探索。而他这种探索,随着他教学的路线,从南京艺术学院到上海大学到广西艺术学院,从江苏金陵画派到海上画派到漓江画派这样的历程,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所以他在教学、游历的过程中,在祖国的山川与文化的传承中,获得了自己生命价值的存在,也找到了探索的方向。”
顾伟玺作品《渔湾写生之紫薇花香》70cm×47cm 2012年 “今天这个展览是成功的,成功在于他很好地把自己的作品有序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在这里可以看到山的壮丽、水的悠长,也看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那种生命状态。我想,60岁正是一个画家起步的年龄。伟玺是60后,还很年轻。他身处伟大的时代,特别是广大的艺术工作者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已蔚然成风。顾伟玺正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的艺术家。” 吴为山馆长还动情地说:“待顾伟玺90岁的时候再到中国美术馆开展,那个时候我肯定已经不是馆长,但是我一定拄着拐杖来为你点赞!” 他的一番肺腑之言,令人动容,赢得现场爆发长时间的掌声。
展览现场
顾伟玺教授接受众多媒体专访
领导和嘉宾在开幕式现场留影 开幕式由南京电视台刘柳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各界人士还有:殷福、陈池瑜、王一川、刘波、刘永胜、王村理、李晓军、孟利生、彭利铭、张晓光、黄齐国、张更顺、王东山、崔丙进、陈红冰、王建业、刘宗超、赵白生、董雷、金晓东、袁虹衡、周德军、郭培虎、曹俊、郝军等。 江苏方面出席活动嘉宾有:高云、顾永红、谢建明、刘云、韩显红、陈宏程、张冠军、汪建苇、龙迪勇、沈义贞、张兴来、翟优、杨莉、仲兆林、张根洪、王雪峰、魏文思等。
外国友人现场临摹顾伟玺教授作品
观众观画 “传承与探索”学术研讨会召开 开幕式结束后,“传承与探索——顾伟玺中国画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召开,会议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龙迪勇主持。
研讨会现场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克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王一川
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
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谢建明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
部分研讨会嘉宾留影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克,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王一川,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宗超,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江苏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谢建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显红,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刘云,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张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沈义贞,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汪建苇,连云港报业集团编委王雪峰,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杨莉等专家学者出席,大家对顾伟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