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从艺经历 还记得刚学画的时候是从临摹开始。那个时期,我们天真又浪漫,几位邻居小朋友一起画速写,看谁画得像,看谁形画得准。几个月后,这群小朋友就一起参加了文化宫的素描班,从此开始了正规的学习。记得当时素描教学内容是全因素素描,从球体、圆锥体、石膏像一路画过来,基本掌握了形体、结构、调子诸因素。在长期素描练习的过程中,训练敏锐观察力和果断的表现手法的速写练习贯穿始终。
伦勃朗的光线塑形、门采尔浓厚的生活气息、费欣精炼的线,无不体现了速写独特的魅力。初学画画,受这些艺术家的影响,非常爱画速写,天天早晨夹着画夹去龙首山的动物园画动物。动物园里有几头骆驼是我的长期模特,我每天都画几张,不厌其烦,后来基本背着画都能画得很生动。印象最深的就是骆驼的头形和嘴唇,适合用线条的粗细深浅变化来表现。我记得那时候就是想要画出动物的姿态,想在画里表达出动物的形体和结构。速写练习加深了我对造型的理解,现在觉得素描就是要体现物体的本质特征。好的艺术家通过素描能熟练地塑造生动的形象,画素描要将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
后来上了大学,我们素描功力有了质的提升。我的老师们都很重视素描。我最敬重的是胡悌麟先生。胡先生非常重视速写,还建议学校将速写列为高考科目。胡先生说,速写主要画瞬间的感受,训练的目的在于把感受形的能力真实地拿出来。谷刚先生也说过,素描切忌空洞,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调子给人以美妙的愉悦感。多年以后,在与亦师亦友的郭润文先生攀谈中聊到素描,他认为绘画画来画去就是在画素描,这对我影响比较深刻。之后我更加重视素描,潜心研究大师的素描,所以后来画素描一直像那时候一样,每一笔都不能怠慢。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每一笔都在画面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它一定是很好地参与了形体的表现,或体现了某种精神,否则会是多余的线条、难看的线条。 在辽宁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时,我曾自编了《素描讲义》,在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造型的诸因素,对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对我以后的素描实践有很大影响。艺术乃技术的升华,没有高超的技术,哪来的艺术?有了理论认识以后,技术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所以必须潜下心来练习。艺术家中的天才秘诀其实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所以,艺术家的从艺经历其实就是生活的积淀加上勤奋实践的过程。
二、我的素描感悟 欧洲的素描强调结构,一切以表现结构、韵律节奏为目的。俄罗斯(东欧体系)的素描更加注重物体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而中国的素描(古代)以线为主,注重轮廓,强调概括、提炼。20世纪引进西方艺术后,中国艺术家基本是在苏联契斯恰科夫全因素素描体系下学习造型方法,后又接触了西欧的造型理念,直到现在好像仍没形成真正的中国素描体系,这也许得需要几代人来完成。 我习惯于同时画几幅素描,几幅作品摆在画架上,什么时候有感觉就继续画,直到完成为止。我常会将素描和速写穿插着画。素描画到一定程度就停下来,如此始终保持新鲜感,不至于画僵、画腻。这样的方法使我现在每次继续画之前仍然会有一点点的冲动,一直保持到作品完成。
记得我对素描真正产生兴趣是在大学一年级时,那时葛鹏仁先生的油画个展刚好在教学楼里举办,我们油画专业学生负责布展以及安保。出于对先生的敬仰与对先生艺术态度的尊重,我干脆搬到了教室里住,索性就睡在了模特台上,为的就是在展览有限的时间里能够临摹葛老先生的油画作品。当时的教室晚上光线不是那么好,后来干脆就画起素描来。这种依靠素描认知作品的方法,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原来油画也好,素描也好,它们的内核竟然是一样的。 画速写时,第一感受非常重要。比如,画人的表情或动态,一定要画出最初的感受。画的时候,画面的整体要控制好,然后再去画细部。画细部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第一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再逐渐丰富细部。有的时候细部画多了,最初的感受会变,这时候就到了处理画面的分水岭。是随着这个变化继续画下去还是寻找最初模特所给我的感受,需要仔细地体会。
有时候对某种事物的感觉和画画的冲动瞬间即逝,所以马上就画,最好不要错过,哪怕画个简单的速写也有精髓的东西在里边。其实在生活中,画家有时是对形象的特点有感觉,有时又会对色彩搭配感兴趣,还有时会对“绘画里的场面”充满好奇心,我的方法是最好马上记录,而速写是最好的手段,否则过后是不会再画出来那一瞬间的感受的。 素描写生不是简单描摹对象,尤其是人物,造型要准确,而且光是光影的逼真还不够,关键要结构严谨,这就要学习人体解剖,了解骨骼、肌肉及其构造。在造型上,要注重体积结构;在表现上,注重质感、量感;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不拘泥于客观对象而强调主观表现。根据每个模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手法来刻画:粗犷性格的人物可以用坚硬的线条、果断的笔触来表现;而柔弱的人物可以用细密、舒缓的调子,使用柔软的笔擦涂来表现,有的多用线,有的多用面;有的使用粗糙的纸,有的用细腻的纸。表现手法可以丰富多样,橡皮泥粘擦,纸卷擦拭,尽量追求想要表达的效果。所以素描是艺术家形成自己风格的必要“桥梁”,取决于艺术家对造型的理解以及对造型手段的偏好所形成的表现方法。艺术家通过多年磨炼才能形成风格,这也是素描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
我认为素描是最原始的造型艺术之一,早在原始人类在洞窟里描绘这个世界的时期,“素描”就已经开始了。我揣测那时人类的祖先是要把心中的图腾和对世界的向往描绘出来吧。至今我们要想表达某种意识层面上的东西也仍然需要用绘画,这一点也许再过多少年也不会变。其实这也是素描的本质意义。 三、我的绘画语言 我的绘画是较为严谨的写实风格,是先运用肌理塑形,然后多次罩染的多层画法,造型喜好严谨,色彩喜好厚重并且有时间感,想在画中表达出一种独特风格。比如我画肖像的时候,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绝不单单刻画五官的形状,而是强调结构、块、面,从面部肌肉的状态、皱纹、皮肤等入手来逐步地“写照”这个人物的特征。而画一幅肖像之前,先选一下绘画工具,比如纸张和笔。画老年人、经历沧桑的人用粗糙尖硬的纸张,画年轻女人肖像用细腻的纸张,有时用炭笔,有时用铅笔,有时用木炭条。刻画时,用笔软硬、皴擦和橡皮的使用都在起着表现的作用,利用各种因素尽量表现人物性格。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是我追求的目标。 2021年2月28日 (本文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爱群素描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