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湘飞出一只中国神鸟。雪峰山下,藏着一颗嵌在湘西大地、乃至中华大地上璀璨的历史文化明珠,地处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的高庙遗址。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堆积如山的淡水螺和贝壳,这是典型的贝丘遗址。经过长期的研究努力,在距今7400年前的高庙文化中期文化层中发现了碳化稻谷粒。几千年后,袁隆平院士在安江这片土地工作、生活了37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从此“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的传奇故事,从洪江走向世界。千百年来,稻作文明在此交织延续,农耕文明于此绽放异彩。
9月26日至27日,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将在长沙举办。为了加强对湖南省洪江市高庙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和深入探讨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挖掘高庙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特专访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赵亚锋副研究员。
高庙遗址出土的白陶中,藏着稻作文化起源的秘密 在谈及高庙遗址的重要意义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赵亚锋副研究员表示“高庙文化可以说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最重要、影响力渗透后世的考古学文化。”而在高庙遗址中发现的白色陶器更是具有史诗级的意义,它的传播甚远,河姆渡文化可能都受到它的影响。
如果中华文明上溯至七千年前,那么文明中心就在以高庙为代表的长江中游文化圈。“高庙是中国史前最早的一波艺术高峰,创造了最早的神话体系”赵亚锋副研究员认为在高庙出土的白陶纹饰,体现了7800年前中国最早具象化的信仰。“八角星纹,天圆地方宇宙观等,对中华文明的精神领域核心元素有重要贡献”八角星纹反映天文历法,它与农业革命的进程息息相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提升均具有非凡的意义,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用到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高庙遗址的文化堆积,建立起沅水流域考古学文化时代的框架”赵亚锋副研究员表示,不管是高庙上层还是高庙下层,都发现了大量野生种属。高庙遗址丰富的文化层与安江盆地特殊的地形气候呈关联性,而杂交水稻的发明也与安江地区息息相关,这里是典型的山区河谷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难得一寻的野生稻也在这里被发现,它赋予了7400前年的那颗碳化稻谷粒和袁隆平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在此相遇的合理性。
探索科技助力考古之路,对外传递高庙文化深层价值 考古插上科技翅膀,拨开历史云烟。赵亚锋副研究员表示,高庙文化的年代学,实际数据远远不足,高庙遗址数据精准度达到多少,需要专门的研究年代学的专家,最好的方法是从早到晚采十几个、几十个样。用现代的统计学方法,例如年代学,缩小高庙一个时期的具体年代,误差缩小到百年以内。权衡好自然科学、现代科技手段与考古学的关系,是未来历史文化保护需要探索的难题。
“要进行严格规划,墓葬、建房与种树,这样的行为要绝对禁止的,因为这些都会对下面的文化层造成损坏。”谈及目前针对高庙遗址的开发与利用,赵亚锋认为,需要减少人类活动对遗址的破坏。“高庙传递的核心价值,最早的神话体系,比如陶器上的图案,如何展示给现代的公众,甚至后世如何对其保护利用,如何在现场把它展示出来,让公众有所触动。”赵亚锋谈及高庙遗址的保护与宣传,他认为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当今展示手段,将高庙文化核心价值传递给公众。
保护中华文明起源,赓续华夏新篇。高庙遗址的发掘与高庙文化的发现,对我们认知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元素的构成,以及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利用、保护、传承好高庙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也是洪江市文旅推广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