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同盖楼房,有第一层,才能有第二层;有基础,才能有提高;有感性认识,才能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所谓“道道”,就是理性认识的通俗说法。学出道道、干出道道,就是说要学明白、干明白。这里之所以把“学”和“干”放在一起,是因为“干”是实践,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系统化。为了达到理性认识,首先必须坚持系统地学习。比如,刚开始读历史的时候,读到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事件、朝代等,繁杂零散,还不容易理出头绪。毛主席曾经写诗说:“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这很形象地说明了读书也会经历从点到面,再到立体的过程。伴随着阅读量的增多,逐渐把其中的一些事例串起来,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思考,就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刚开始学习一种理论的时候也一样,觉得看到的每篇都有道理,每个观点都有道理。但是如果被要求作进一步概括,比如说这个理论的精髓是什么,灵魂是什么,就会发现自己很难回答上来。这是因为初学者只掌握了一些局部的点,积累不够,还不能把它有效地穿成线、连成面。 再比如,现在的小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上学?难道自己学习就不行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学校教育是系统化的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数字、基本文字,到大学里面的专业,背后也都是有系统的培养大纲的,都有按照人们认知规律和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设计出来的教育方案。 和系统化学习相反的,是碎片化的学习。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手机控”。每天打开手机,各类信息扑面而来。倘若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做指导,那么学习的效率相对于前人会有时代性的、质的飞跃。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只是沉迷于各种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漫无边际、信马由缰,那么就有可能迷失在碎片化的学习中,事倍功半。 其次,要善于从感性认识迈向更深层次反映事物内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为什么有时候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并不能有效地应用。这是因为只学了一堆具体的知识点,没有把知识当中的联系找出来,认识还停留在粗浅、表面、孤立、零散的水平,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大象各部分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不清楚,大象内部是什么东西、结构怎样不清楚,大象具有什么样的脾气秉性也不清楚,因而是谈不上去驾驭这个庞然大物的。 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上,既和学习的初期过程相联系,又和形式主义的方法相联系。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一些同志的文章,甲乙丙丁,像开中药铺,其中贯穿的就是这样形式主义的方法。去看一看中药铺,那里的药柜子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面贴着药名,当归、熟地、大黄、芒硝,应有尽有。这种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 如何深化对事物联系的认识?固然要靠积累,但重要的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于一个事物,总是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了解它的方方面面,从总体上去把握它,从具体的环境中去把握它。要研究它内部的矛盾性,弄清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动态地把握它的发展变化,等等。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开展学习活动,就能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尽快地把握事物的联系和规律。 理性认识也是有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或者说认识、实践、再认识都是认识的一个回合,一个回合接着一个回合,螺旋式上升,就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是学能学出道道,干能干出道道的必经之路。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编辑:易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