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数字藏品主题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新颖和升值前景成为网民购买数字藏品的主要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有87.4%的网民了解过数字藏品,11.4%的网民表示还未了解但有兴趣。而新颖好奇(57.7%)、看中升值前景(57.6%)以及具有收藏价值(52.9%)是网民购买数字藏品的主要因素。 数字藏品源自NFT,去金融化成为监管NFT的大方向后也影响到了数字藏品。数字藏品先是去除了代币功能,不通过虚拟币交易,使得数字藏品不再具备金融属性,开始走传统文化IP路线。而艺术收藏因数字藏品的出现变得“平民化”,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使其不仅拥有与传统艺术品一致的唯一性与稀缺性,还杜绝了假冒藏品出现和无限复制的现象,使得藏品更加具备了稀有属性,增强了其收藏的价值。 各个数字藏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线,那么应该如何筛选靠谱的数藏平台呢?我们都知道国内的数字藏品基本是在联盟链上,而联盟链各家又会很不一样。国内目前也有一些比较大的联盟链,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蚂蚁链、至信链、BSN链、星火链等等。 其中,“星火·链网”底层区块链平台(BIF-Core)是中国信通院自主研发的许可公有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与专项支持下,由中国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牵头、联合北航、北邮、中国联通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设的国家区块链新型融合基础设施。 作为国家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星火·链网”是基于现有国家顶级节点,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场景,以标识这一重要数字资源为基础,以区块链技术为自主创新,并将与芯片技术、人工智能结合发展的融合型基础设施。
图1:中国信通院院长、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余晓晖发表寄语 随着国潮兴起,新一代消费者开始将视线放在传统文化中,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完美融合,比如汉服、古风风靡一时,而文物也通过数字藏品的风潮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一些博物馆销售的文创数字藏品,成为现象级爆款。 这些基于传统艺术品的数字藏品既有传统书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仕女蹴鞠图》等,也有对历史文物的修复重现及二次创作,比如敦煌壁画修复图、数字秦俑等,还有传统戏曲名家的唱片,如“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演唱选段等。除传统艺术作品外,数字藏品还涉及多个领域,如天坛建筑群系列中3D再现鎏金宝顶、中国天气的“拥抱星辰大海”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系列数字藏品等,涵盖建筑、气象、人工智能、文娱等。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藏品优劣势并存,数字藏品走红亟需填补监管空白。调研数据显示,超五成网民认为数字藏品实现了对点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实体藏品昂贵的价格“劝退”了不少消费者,而数字藏品实现了观赏权和所有权分离,帮助部分创作者规避线下宣发作品的高昂成本,缩短交易流程,实现了商业价值。 国潮风数字藏品正风生水起,同时,目前我国数藏市场的竞争也不可小觑,国内数字藏品平台数量已经超过500家,央媒、自媒体、初创企业、国企、上市公司等多样化主体纷纷参与其中。 就在2022年6月,矢量磁场与泰尔英福达成合作协议,现已在星火链网的重庆骨干节点上运行。平台于7月8日正式上线,并推出首款数字藏品——四大名著系列之《黛玉葬花》,限量999份对外发售,引来无数人在线抢购,上线即秒空!
图2:“矢量磁场”首款数字藏品《黛玉葬花》首发秒售罄! 而在7月13日,“矢量磁场”即将发售第二款888份的限量藏品“太空之旅”,感兴趣的用户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矢量磁场”关注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