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魏建功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魏建功纪念馆”在江苏海安开馆。
在魏建功纪念馆落成之际
■卢锋
1959年,魏建功教授任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教研室主任,着手创办全国高校第一个古典文献专业。此为1960年春与教研室全体同事在北大校园合影。右起:侯忠义、吴竞存、刘学锴、魏建功、卓清钦。
十一月,走进海安。
海安,蓝天白云,风景如画。
十一月,走进蓉和怡心园。
蓉和怡心园,花团锦簇,青砖黛瓦,飞檐翘壁,现代和古典在这里交融,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魏建功纪念馆就在其中。以“天行健”为展览主题,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魏建功生平和学术成就介绍、魏建功学术著作、魏建功使用过的老物件,一一展陈。
纪念馆周边,分布着仲子文化广场、孝文化主题公园、蓉和礼院、国学馆、艺术馆、仲子书院、新时代传习所、仲子军事文化园,处处散发出厚重的文化气息。
2021年9月7日,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到正在进行布展工作的魏建功纪念馆调研,他认为,该馆史料丰富翔实,展陈脉络清晰。他要求,充分利用馆内的历史资料,发挥所有资料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作用,使纪念馆成为海安市民缅怀先贤卓越成就的场所,成为展示江海文化魅力的课堂。
魏建功,有大情怀、大格局的海安人,建设魏建功纪念馆的仲跻和同样也是一位有大情怀、大格局的海安人。
手捧《新华字典》!请记住海安人魏建功
《新华字典》,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1953年10月,《新华字典》(音序排列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7年6月,《新华字典(第1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转交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商务印书馆不断修订,截至2021年10月,已经修订至《新华字典(第12版)》。
1957年至今,《新华字典》再版14次,印数超过8亿册,成为人类图书出版史上的奇迹之一。2016年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司宣布,《新华字典》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事实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学习好汉语言,都离不开《新华字典》。《新华字典》助力一代代中国人在博大精深的汉语世界里遨游。央视主持人康辉被网友们称为“行走的《新华字典》”,但他说:“《新华字典》伴随我每一天,而在央视播音部,这本字典人手一部。”
一部字典,造福无数人。
手捧《新华字典》,绝不能忘记一个人。
他叫魏建功,海安人!
1901年11月17日,魏建功出生于海安西场镇,也就是现在的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场办事处。1919年,魏建功考入北京大学,成为钱玄同的得意门生。1921年,魏建功进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边工作边学习。在钱玄同、沈兼士、马裕藻、沈尹默等名家指导下,他熟悉了文字、音韵、训诂等专业知识。1925年,魏建功从北京大学中文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当助教,协助刘半农做“语音乐律实验室”的工作,同年,钱玄同、黎锦熙创办捍卫白话文的《国语周刊》,魏建功是主要撰稿人之一。1928年,魏建功参加了“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并被推为常务委员,委员则有蔡元培、胡适等31人。这期间,魏建功参与决定用北京语音为国语标准。1929年,魏建功重返北大中文系,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
1940年,国民政府“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名为“国语推行委员会”。魏建功由西南联大转到四川白沙,他在国立西南女子师范学院创办了“国语专修科”,这是国语推行委员会在全国设立的三个“国语专修科”之一。1941年,魏建功参与编订的《中华新韵》由国民政府明令颁行,成为国家韵书。1944年前后,“国语推行委员会”分别在西北地区和重庆地区设置了两个推行国语的基地,西北地区由黎锦熙负责,重庆地区由魏建功负责。
度同制,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伟大的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强的凝合剂。
抗日战争胜利,被日本奴役半个世纪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5年8月,魏建功以“国语会常委”的身份,被国民政府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借调去台湾推行国语。作为“台湾国语推广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建功以语言学家的专业学养和多年从事国语运动的经验,拟定了台湾国语运动的六条纲领,提出了“以台湾方言对应普通话规律学习国语”的方法,使台湾地区成为中国最早普及国语的省份。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国语运动在台湾的意义申解》《何以要提倡从台湾话学习国语》《怎样从台湾话学习国语》《学国语应该注意的事情》《台湾语音受日本语影响的情形》《日本人传讹了我们的音》等大量文章,从理论上指导国语运动的开展。国语普及速度加快,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不断被激发出来,台湾同胞被逼着“讲日语、写日语、读日文书”的时代迅速翻篇。1948年,魏建功回到北京大学,继续担任中文系教授,当年10月,他为在台湾推行国语运动做了最后一件事——把当时设在北京的《国语小报》连人带设备迁到台湾,创办了《国语日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950年,魏建功应邀牵头组建新华辞书社并兼任社长,开始主持编纂《新华字典》,历经3年苦战,《新华字典》于1953年10月面世。全书70万言,收录6840个字,其特色为“以音绝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体现了魏建功“音为基础”的一贯主张,著名语言学家袁家骅评价说:《新华字典》摆脱了旧字典注释“某,真也”陈陈相因的老套子,每个字的释义都明白如话,真是大功力。1952年,魏建功被聘为政务院文教委下设的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12名委员之一,兼文字整理组副主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汉字简化方案》的制订工作中。1954年,魏建功具体主持《常用字简化表草案》第五稿的修订,为中国的语言教育、文字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5年,作为北京大学不多的一级教授之一,作为在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建树颇多的大师,魏建功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79年,在肾功能已经严重损伤的情况下,魏建功依然咬紧牙关,坚持认真审定《辞源》的稿件,经常工作至深夜。
1980年2月18日,魏建功因病故去,终年79岁。
在北京大学数十年,从学生到助教,从助教到教授、中文系主任、副校长,魏建功的每一步前行,靠的是爱国爱民大情怀,靠的是彪炳千秋大学问。
魏建功在北京大学先后开设了声韵学概论、方言研究、等韵研究、民间文艺讲话、声韵学史、古音系研究等8门课程。上世纪30年代,北大中文系有“三大概要”的说法,就是指胡适讲授的《中国文学史概要》、沈兼士讲授的《文字学概要》、魏建功讲授的《声韵学概要》。在研究韵书系统方面,魏建功是继王国维之后,有成就的人之一。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如根据《切韵》与六朝韵书关系来研究《切韵》性质的《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根据唐宋两系韵书的差异说明《广韵》与《切韵》关系的《唐宋两系韵书体制之演变》等,这些研究成果补充、发展了前人的学说。
精研音韵千秋业,国语推行不世功。魏建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奠基人。魏建功是国家之光、民族之星,更是海安人民的骄傲与光荣!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己任,为汉语言文字实现标准化并走向世界,魏建功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