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长汀模式不是一个逻辑架构,也不是一个华丽的新概念,更不是一个政绩工程,而是长汀创新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及历史必然。一是长汀模式的提出与建构,是基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生态文化积淀及长汀创新发展的需要,是历史与现实发展的交汇过程中形成的选择。二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取向。特别是基于新科技融合发展及消费转型深化发展背景下,新经济,特别是文化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即是长汀经济文化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三是长汀模式的建构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要求。特别是围绕特色文化资源来谋求特色发展,从而实现共享、共富的一个战略选择。 ——西沐 在两个一百年转交之际的历史时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对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工作做出来系统的重要战略阐释,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出发,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与建设方向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可以说使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全新的境界,为此,也为我们进一步打开了新时期文化创新发展与建设的新视野,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理念、使命、战略、布局、方法、政策等,也不断融入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指引、鼓舞着不同区域多元背景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探索,长汀的创新发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深化、不断生发的。 一、在国家文化建设大战略格局中认知长汀模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长汀创新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新时期文化建设发展的战略格局;另一方面离不开新科技的融合发展及消费市场的不断转型与创新发展,特别是新经济条件下文化新经济的深化发展。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比较密集地提出相关的建议、意见等,可以说,都是长汀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据与行动纲领,我们应认真学习、研究与领会,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执行与落实。 首先是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特别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其次是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是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除此之外,还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从三个方面入手,部署了未来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是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承活力明显增强,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传承体系更加健全,保护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彰显。 事实上,我们对新时期文化发展与建设的认知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这如同长汀的创新发展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提升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样。在经历了从长汀经验向长汀模式的跨越之后,在继续提升认知与强化担当的过程中,必将完成长汀模式向长汀方案的跨越。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机遇,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积极创新探索。为什么这么讲呢?实际上文化建设的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的建设何去何从,如何进行更快更好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党和国家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课题。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也走了不少的弯路,我们的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经验。最为突出的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市场概念的提出,到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不仅仅有文化事业,而且还有文化产业,于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个重大的突破。 特别是新的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及其新业态有了新的巨大进展。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格局越来越清晰,我们认识到在重视文化事业充分发展,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产业,尤其是其新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在新科技融合和新消费不断转型、深化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的形态,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他是在新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文化新经济的形态,而文化新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个行业的视角,它是基于文化资源的一种新的价值发现和形态的生发,是与区域的振兴、区域的发展和区域人民大众的获得感及共享共富的重大战略问题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近几年文化产业方面的很多实践探索,不仅仅在理论上没有取得系统性的突破,而且在实践探索中也没有很好的成功案例,或者说没有形成值得大规模推广的示范样板,所以,文化产业的探索,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急需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长汀的创新探索,可以说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探索的窗口。对此,我们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历史感与使命感。 二、 要深刻认知长汀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 认知长汀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就是要进一步搞清长汀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问题。因为只有搞清楚了长汀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内在规律问题,我们才可能居高望远,纲举目张,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搞好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布局,完善各项政策与手段,把长汀的创新发展工作做好。具体来说,长汀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认为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的特色发展 长汀的创新发展,其主线就是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发展。对长汀来说,其特色文化,主要就是客家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及生态文化。而在研究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长汀用以发展的基础及逻辑始点的特色文化,是以弘扬客家文化精神为主线,融合客家传统文化、名城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而形成的多维度的、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及文化传统与体系。正是有了这一基础,长汀的特色文化才更为独特,其文化资源才无比丰富、多样,生态构成才更加丰富、发展更加鲜活、生发更加勃然。这种基于独特的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就成为了长汀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与动力。 2、基于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发展的核心就是发展文化新经济业态 新经济的兴起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新资源、新基础设施与新手段的不断崛起。长汀的创新发展之所以要关注文化新经济的发展业态,最为关键的是,长汀具有丰厚的独特的特色文化资源,以及这一新资源的发掘与价值发现的平台。所以,要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与平台,不断生发新的业态,发展新业态集群。 3、特色资源活化的有效途径是建构与完善长汀模式 长汀特色资源的活化不会自然发生,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与路径、手段,长汀人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把这一过程与架构总结为长汀模式,其核心就是围绕活化独特的特色资源这一主题做文章。 4、建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格局 建构长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格局,即依托长汀模式,生态富民:共情、共生、共建、共治、共享、共富。 三、要深刻挖掘与系统整理提升长汀模式 建构长汀模式不是一个逻辑架构,也不是一个华丽的新概念,更不是一个政绩工程,而是长汀创新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及历史必然。一是长汀模式的提出与建构,是基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生态文化积淀及长汀创新发展的需要,是历史与现实发展的交汇过程中形成的选择。二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取向。特别是基于新科技融合发展及消费转型深化发展背景下,新经济,特别是文化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即是长汀经济文化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三是长汀模式的建构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要求。特别是围绕特色文化资源来谋求特色发展,从而实现共享、共富的一个战略选择。关于长汀模式的建构与发展,重点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进一步厘清与丰富长汀模式的基本内核与基本内涵 长汀模式的基本内核是基于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发展进行文化资源活化,实现生态富民。其基本的内涵可以大概总结为:一是基于特色文化、特色资源进行资源系统化与活化,形成丰富而又鲜活的文化生态;二是依托丰富而又鲜活的文化生态,基于独特的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新经济;三是在文化新经济的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实现生态富民。 2、要进一步挖掘长汀模式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与内在动力 长汀模式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有三个:一是长汀是长汀人的长汀,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让长汀人有更多的获得感;二是生态富民,在机会快速产生的过程中,通过共享,不断实现共富;三是长汀是中国的长汀,世界的长汀。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主要有两个:一是特色资源活化及资源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二是新需求拉动、新科技融合推动及内在机制与治理的驱动。 3、要进一步研究与系统总结长汀模式发展的基本战略布局及战略路径 在长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生态虽然是从水土流失治理这一自然过程入手的,但长汀模式发展到今天,关于生态的理解,更多地应该是文化生态。而生态最大的要义是多样性与整体性,所以,长汀模式最为重要的布局就是围绕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的不同维度,去建构生态进化发展的多元维度即多元性,具体的物理时空,就是要整合资源,建构不同的生态文化长廊。 4、要进一步探索研究长汀模式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任何模式的存在,都不可能脱离相应的体系,尤其是支撑保障体系,长汀模式也不例外。所以,探索研究长汀模式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是建构与完善长汀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长汀方案 1、长汀模式与长汀方案不同 长汀模式是基于其创新发展的逻辑及内在发展规律的一种机制与体系的建构,是长汀创新发展的基础与架构,更是长汀创新发展能够系统、常态化发展的基本保障。而长汀方案则是在长汀模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上升为可以进一步在文化强国建设这个面上推广的一个行动方案。也就是,长汀方案既是一个有系统理论支撑的文化强国探索过程中的一个行动方案,又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可以进行落地的实践架构。 2、长汀方案是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探索 长汀模式首先解决的是长汀及长汀人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长汀方案更加宏观与普适,解决的是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面上的某一类普遍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行动框架与解决方案。 事实上,当下,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我们缺少的不是项目、资金,而是可供借鉴的案例及可供参照的成功方案。其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汀模式不断要走向长汀方案,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的实践性诠释。 3、提高站位,长汀方案的提出与完善,既是创新又是一种担当 从党中央提出的在2035年实现文化强国这一时间表来看,我们需要探索更多像长汀方案这样的文化振兴区域经济、振兴区域特色文化的方案,只有这样,文化强国建设才会生龙活虎、丰富多彩,才能真正在2035年完成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所以,我们在这里特别强调长汀方案形成的重要意义,它既是长汀人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一种积极探索,更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贡献,也是我们反复讲“长汀是长汀人的长汀,也是中国的长汀、世界的长汀”的内在含义。 (西沐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李可染画院)院长,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副院长、教授,西安美院兼职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