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媒体

旗下栏目:

书法家李延宝:章草管窥与学习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小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8


书法家李延宝

 
   李延宝,笔名大宝,斋号寄云堂。1953年生,安徽肥西人。1972年底应征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96年从团政委岗位转业,2013年从中国民航安徽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岗位退休。书法学习四十余年。1989年获“上海第二届全国文明杯《书法》大赛”二等奖。1992年获全军书法大赛二等奖,2004年作品入选全国总工会“五个一工程”展览。全国民航书画作品展。2013年在合肥久留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同时问世《李延宝书法作品集》。随后作品相继参加了中日交流展。安徽省书法大展。2017年获《书法报》举办的“全国第十届重阳杯书法大赛”重阳奖(最高奖)。《书法》、《书法报》、《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报》、《人民日报》新闻平台、安徽电视台《书画频道》、合肥电视台《书画频道》、《新安晚报》、《市场星报》《书画收藏》杂志等相继刊登其作品并作专访和介绍。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第五届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省直书画协会顾问,安徽南熏社社员,安徽结庐书社社员。
 


李延宝作品

李延宝:章草管窥与学习
 
   章草之名,众说不一。刘熙载《艺概》中有云:“昔人亦有谓各字不连绵曰章草,相连绵曰今草”。它是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也有称章草是隶书演进到草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大量的秦汉简出土证明,他属于草书由坯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章草应该是今草的前身,非一人所创造。资料显示。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它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四百年间草书艺术的风貌,也是作为当时官方文字使用的书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于时代的变迁,从东晋新体草书的出现后,由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遂称“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今草。
 


李延宝作品
 
   章草这一书体从形成至今,一直绵延不绝,传承有序。历朝历代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不少书家和留存了诸多碑刻和范本墨迹。如张芝、皇象、宋克以至近代,名家辈出。碑帖流传较广的如皇象的《急就章》、《文武帖》。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 。陆机的《平复帖》。赵孟頫的《急就章》等不胜枚举。


李延宝作品

 
    章草的特点及演变:因其是由隶书的草化而来,故其用笔仍然沿袭隶书,其特点多体现在横画之末,依然上挑,纯留隶法。它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虽字字独立,字字有区别,省便有源,草体而楷写,单字内有呼应,形成了独特的总体特征。在元代之前,章草书家基本是遵循旧体章草的特点进行延续。元代随着赵孟頫倡导的全面复古思想的提出,章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复兴,并呈现出了三多现象:即书写的书家多:留于后世的作品多:对章草传承发展所达成的共识多。风格也各有不同。如赵孟頫的复古:杨维桢、吴镇、倪瓒等对感性、浪漫、情趣在深层次上的拓展,使书写的气韵高古和时尚的统一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境界。在书写的韵律上也出现了尝试打破古法章草的势头。这里的所谓韵律,主要是指章草的节奏和气韵有律动的变化,它有重复性的特点,影响它的有笔法、结构、墨法等。古章草点画简洁,空间气韵饱满,自然生动,突出一个简字。元代一些书家的章草出现了今草的气象,以致有些人说这些书家的章草内涵不够丰富,气韵不够古雅。这种作为章草的变体是以章、今草体融合并发的一种形式,其代表人物是康里子山。以章草与行书相结合的方式以杨维桢为代表。前者是更加流畅,但章草的古朴之气荡失。后者则古朴、生涩、老辣,用墨大起大落,使章草内涵更加丰满。因此说,元代章草在回归正统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字法也有古章草的简而变得繁琐。但这种创新精神,对后世书家学习章草开拓了新的思路。例如明代的宋克将狂草元素引入章草,以及后来的沈曾植引魏碑入章草,王世镗重回纯正高古,郑诵先引行草入章草,王遽常别开生面等。
 


李延宝作品

 
   王遽常早年师从沈曾植先生,据王遽常自叙曰“(沈曾植)师又知予学《十七帖》,曰‘右军书远承章草,旧有传本,已不传。今传章草,仅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萧子云《月仪帖》数种而已,疆域褊小,殊难光大,汝能融冶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周鼎彝,必能开前人未有之境,小子勉之。’余敬志不敢忘,此余究心章草之始。”晚年王遽常的章草之路,就是他秉师训之路,也是按照师训的实践之路,因此成就了他独有的艺术风格:用笔方正生辣,结体平实,稳健奇崛,当简则简,该繁则繁。线条如龙蟠曲,枯藤老树,气韵高古。点画形态,方圆兼备,外方内圆。或方或圆,以端庄、方严,肃整来展示章草的古朴美与高格调。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章草书法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章草书法艺术上,成就突出,并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甚至有人称其为“古有王羲之,今有王遽常”。
 


李延宝作品

 
   对于章草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在师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从敦煌写经中的《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入手,因为一是该帖字数多,首尾共508行,计13364字。二是风格接近《出师颂》。章草味道浓郁,字形简约大方,随意中法度森严,规律性强,易掌握。三是形式新颖,它与旧体章草已经有明显的不同,其横画与捺画的隶书味已无明显存在,有新鲜气息。通过临习,逐步掌握了其书写的笔法和规律,为章草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发现其惯性书写的成分过强,变化不是太多。因此,在学习该帖的基础上,我想到了沈曾植给王遽常的赠语,随后开始研究王遽常先生的章草。在开始临习王遽常先生的章草之前,做了必要的技术上的准备,临习了一段时间的大篆和汉隶,学习了简书和帛书有关知识以及其艺术特点及与章草的关系。认真临习了陆机的《平复帖》。陆机的《平复帖》是现存最古老的古代墨迹,对它的临习者众,其艺术影响深远。它和草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近年新疆出土的简牍看,《平复帖》与其一脉相承。与《张佑牍》简有些字几乎一样,但两者时间相距二百多年,地域相差几千公里,如此相像,所以,应该说《平复帖》有可能是从简书中出。所以,《平复帖》要反复读,反复临。
 


李延宝作品

 
   通过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学习和临帖的技法掌握,然后对王遽常的章草进行分析研读,对他的笔法、结字、章法、墨法和气韵进行揣摩后,可以对王遽常的章草进行临习了。章草因是字字独立,难点是气韵的生成。这就急不得了,只能靠慢慢去养,就像烹饪中的”煨“,要用文火,要有一定的时间。另外,从宋拓《急就章》和诸多古帖可以看出,章草也是一种包容量很大的书体,它可以融合大篆、简帛、小草、大草、隶书、魏碑和行书。这些融合,前人都进行探索过。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也有不尽如意的。由此我觉得,融入应该有主次之分,就象大厨做菜一样,佐料要放得恰到好处,一定要突出主材,所有调料都是为主料服务,使出锅的菜色香味美,可口而耐人回味。
   限于手头资料不足,以及对章草的认识比较肤浅,章草创作也还不够成熟,仍在不断探索中。同时借此求教于方家开悟。
 
责任编辑: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