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媒体

旗下栏目:

个人艺术历程与发展——韩中人鲁东大学艺术学院讲座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小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0

个人艺术历程与发展——韩中人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讲座

作为鲁东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成立暨《凝•聚》当代艺术提名展的系列活动之一,2019年7月1日晚,参展艺术家韩中人先生在鲁东大学艺术学院111多媒体教室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在讲座之前,艺术学院副院长孙秀杰给韩中人先生颁发了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聘书。韩中人先生系统地梳理了自己的上学、创作、研究经历,与听众分享了自己三十多年的艺术感悟和艺术历程,给年轻的艺术学子以启迪。作为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大家纷纷表示听后受益匪浅,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和未来的选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以下为讲座摘要:

韩中人:在座的几位老师和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到鲁东大学来,也不是什么讲座,是想跟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做一种交流。交流我从上学一直到现在的艺术经历。我上学时候的一些缺失,很多不足,希望不要在同学身上再出现。

当时上学,包括考学,在座的同学们可能是和我们没法儿比的。当时中央美院油画专业从全国只招了11个,而且是两个班分别招。下面我就把当年的图片和上学时候的一些情况,跟同学们汇报一下,看一下,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好吗?

这张照片是我1985年的,考学之前去西藏时的。我跟金然老师是1987年考上中央美院的。当时我是在辽宁鞍山郊区文化馆做美术工作,一次考察的机会去西藏采风,这是当年20多岁时候的状态。

这张是入学以后,我做的综合材料作品。当时考的是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第四工作室当时是全国八个美术学院唯一的,研究当代艺术的工作室,而我们是第四工作室正式招生的第一届。我们系当年招了第二、四工作室两个班,我们班是七个人。第二工作室那个班是四个人,有毛焰,马保中,有山东的一个同学高玉洋,还有一个沈激,现在定居在冰岛。我们班,这边第一位是张方白,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第二个是我,中间这个同班同学,现在是中央美院国际学院的院长刘刚。还有一个同学是陈曦,再一个是余庆辉,现在是厦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的副院长。还有一位是李彦修,现在调到中央美院里的一个美术学校的副校长。还有一位女同学董铁,现在在美国。

我们班,和第二工作室那个班,那年油画系全国一共招了11个人。我们教务处处长说,你们是我们中国每一亿人中选了一个人。我们中不少人考了很多年。我一共考了四年,前三年考了浙江美院,现在的中国美院,没考上。最后一年试试考中央美院,没想到考上了。

旁边这位是段海康,现在是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所长。旁边这位,是香港留学生。

1988年 钢铁系列 300.6x201.4cm

装置作品001-3综合材料+1988年作

这张是1988年拍的。最边上这位,是现在挺出名的抽象画家毛栗子。这是毛栗子老师的车。90年代之前能有这么一辆车,大家当时觉得很牛。这位就是后来去美国的女同学董铁,中间这位是我们班主任孟禄丁。孟禄丁现在是中央美院第五工作室,抽象工作室的教授。背影是我。这是余庆辉,现在是厦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这位可能在座的同学也知道,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王玉萍。我们当年上学是隔年招生,今年是一、三画室招生,第二年是二、四画室招生。当时油画系是四个工作室,我们入学是一年级,王玉萍他们是三年级。所以我们和王玉萍,申玲、张永旭,在一起上了两年课。四画室这么多年,出现了像王玉萍,申玲、孟禄丁、尹齐,还有一个画写实的夏俊娜,搞装置的孙原,还有季大纯等一批著名艺术家。以至于现在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都成立了现代艺术工作室,就是由于当年四画室第一个创办的影响。我们到今天为止对老师们的情感特别特别深。我们工作室葛鹏仁先生、林岗先生、庞涛先生,对他们的感情就像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一样,用通俗话说就是可以把老师当然精神领袖。现在老师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同学全部到场,不管是哪个年级的,是比我们高的还是比我们低的。因为当时毕竟学生也少,老师们也经常请我们到家里吃饭。我是从辽宁东北去的,第一次吃咖喱牛肉是在先生家吃的,知道了什么叫咖喱。

这张是我1991年毕业以后,来鲁东大学前身,烟台师范学院。祝彦春老师给我拍的一张照片。帽子是祝彦春老师的帽子,鞋是我在中央美院上学的时候卖画买的第一双鞋,耐克。这双鞋是600多元,买完我也没敢告诉家里。

韩中人:第二个题目:探索道路中的历程。

这是我头两年在锦都艺术中心办的个展。 锦都艺术中心做抽象艺术到今年已有15年,是做抽象艺术活动最多的一家机构。这是他们的董事长荣剑先生。我这个展览当时准备了两个月才开展,是锦都艺术中心这个画廊的第一个展览。文章是金然老师写的,叫《沉吟与长啸》。锦都艺术中心把展览的名字叫《激越的呐喊》。

韩中人:这个作品是我1988年在中央美院廊用朽木、钢铁做的装置。回到老家做了四大件,然后再用火车给运过来。后面的画是张方白老师的作品。我们大学二年级做这个展览,在学校影响挺大的。当时香港著名的雕塑家文楼先生,去看这个展览时说,你用不锈钢做更好。可学生哪能做得起不锈钢的。另外一张,是我回到鞍山,因为是老家是鞍钢,钢铁城市。找了不少球体,锯片等,打磨以后,用麻绳捆上。然后,通过挤压机床,给它加工成像一个方便面的形状,底部也是这种醒木,把它衬托起来。

这张是我上学的课堂作业,双人体。我当时特别喜欢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些艺术家们采用的表现方式。

这张作品是我尝试做的中国材料,在画布上,用宣纸,一些布,旧衣服等。这张作品入选北京古观象台的一个展览。卖了300元兑换卷,这是我第一件艺术作品被买家认可。这是把中国书法和油画的一种结合,一种尝试,选了不同字体。用了和金然老师一个宿舍的,国画系书法工作室姚小全同学的作品,拿过来给改动一下,都是尝试。这是后来开始画的抽象风格的画。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这种抽象绘画风格,像昨天我们在研讨会上所说,事实上是一种模仿、借鉴,甚至是传播西方当代艺术。因为,没有自己太多的创作思想,更深层的表达。

这是我毕业展览的一件作品,是我被中央美院收藏的唯一的作品。我高兴的拿到了一份收藏证书,和 150元收藏费。这是我搞的综合材料,用金属片,立德粉,胶和油画颜料。这些材料是我回到老家,鞍山钟表厂搞了一些废弃的边角余料来做的。被第三工作室谢东明老师和美术史系罗世平老师各收藏了我两件。当时,我们班我是作品被老师收藏最多的。我的毕业创作是1×1米的。是用大量金属,在板子上做的。创作名称叫《城市系列》。这张也是毕业作品,1993年参加在美术馆中国首届油画双年展。这也是一件装置。

我感觉比较高兴的是,在第四工作室,老师让我们大伙儿怎么想就怎么去做。针对每个同学不同的对艺术的倾向,来引导、辅导。这是四画室给我受益最大之处。我们在中央美院期间,金然老师和我还有张方白老师,号称“美院三剑客”。在这期间我们也做了两次行为艺术。其中 “红色50”规模较大。 “红色50”的意思是说当时我们缺少“红色50”年代人的那种凝聚力。所以,就把“红色50”为一个主题,但没有任何政治上的意义,就是一种凝聚力。

这是1991年我毕业的时候,在中央美院画廊搞了一个韩中人现代作品展,我特别感恩中央美院画廊。当时中央美院画廊也不要任何费用,看好哪个学生,他就提前和你谈。我们班张方白,刘刚,陈曦都在中央美院画廊搞过个展。当时负责中央美院画廊的是现在一个很著名的策展人翁玲,还有一个是张黎。

自然·城市 2015年 180x150cm

自然·城市 2015年 120x80cm

自然·城市 2015年 120x80cm

自然·城市 300.6x200.0cm

自然·城市047 200x180cm

下面我讲第三个题目,我的作品与赵无极先生的作品的比较。

这是赵无极1987年的作品,我们是1987年进入中央美院的,所以特别喜欢的他1987年的作品。这是他2000年的作品。赵无极的作品,我开始也是看不懂,看不明白。后来细细琢磨,认为赵无极先生的作品还是比较像传统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抽象作品,不像我们现在比较更直接一些。朱德群先生的作品,有点像散文诗歌那种表达方式,比较抒情。你看他的作品像一个流水,或者大面积这种布控啊,或者用小的这种点缀,在我看来就像诗歌、散文的手法一样。

这是我2000年的作品。我这个时期作品呢,可能是表现手法跟我在我后面跟大家介绍的可能有点不一样,可能有点像泼墨这种效果,比较即兴。

我讲这第四个题目,《自然·城市》

这一系列,我要介绍一下。这里还有个视频,是围绕《自然·城市》这个主题,艺视中国给我拍了个视频,给同学们放一下。

自己这几年就想,不管将来我们走到什么一种程度、风格或形式,虽然是抽象画,但是抽象绘画背后可能更主要生长的还是精神。所以我最早,从90年代初,做《城市》系列,到现在做《自然·城市》,就是要表达自然和人类之间的一种关系。

这张作品,我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一种写意表达手法。鲁大艺术学院的徐老师和金然老师成立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们的主题思想、研究方向我特别感兴趣,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传承与发展。昨天徐老师也说把当代艺术的做一种梳理总结,再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将来沿着这种线,确认这个点往下去走。我觉得两位老师这个立意特别好。所以我也想今天就谈谈我作品里面传统文化的因素。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叶永青”事件,和清华、北大那些教授,剽窃别人的论文是一种性质。我们感觉到挺可悲的。从他的事件之前到现在,我一直在思考,我的作品要体现什么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和思想,才能走出你自己的路。我做的不是太成熟,也是在尝试过程中。

我跟我夫人都是搞绘画的,她是搞花鸟的,当时是在一家美术馆举办我们的婚礼,我是2012年结婚的,这张画是当时我们婚礼的照片。

这张画就是我刚才提到改的那五六十张其中一幅。当时这块儿可能是跟这都是一体的,后来感觉这作品有点太堵的慌了,就把这地方用白颜色然后又涂了涂改了改,包括这两边两角,所以作品也是在不同时期的经常调整。你看赵无极作品,你比如说从2000年到后头又标到2008年,他也是把不同时期不满意的作品自己拿回来,经常慢慢调整。

这件作品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件作品。我再多讲讲,我的绘画创作方法。我所有的画没有调色板,因为用调色板,就把自己想表达的那种思想,到画布上一调颜色这个过程,就丢失了很多。我基本上全部是把颜色直接放到画布上以后在画布上找,不是在调色板调出来。我从七八年前油画就改为丙烯,我用丙烯的白颜色,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一吨。画画的时候像疯了一样,什么都不想。

抽象绘画,你比如说像整个画面这种薄的,还有像这种厚的,像这种虚的和实的,还有这种用笔啊,你像宽的、窄的、粗的、细的,包括它的结构它的韵律都不一样。而我这种表达方式,虽然是在画布上调颜色,有时候可能一笔画坏了,整个这一张画就废了,还得重新再来。

真的,有时候创作一件作品几个小时停不下来,因为它是丙烯,丙烯一干了以后你就没法衔接。有机会希望金老师、徐老师带着同学去工作室看看原作,原作和照片还相差太大。

这张有点像那个传统手法和写意结合,被红子蓝画廊收藏了。画廊主人她老公刘北光,清华美院环艺系的教授,是从国外请过来的五个著名教授之一。他特别喜欢我的画。这张是2m×3m的。你们要想象一下,画这种尺寸的画是相当吃力,每次画一幅都是一身汗。

这张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件作品。这张画捐给了一家基金做中国儿童大病统筹,这张画当时在国贸拍了13万,全部费用捐给了这个基金。

这些作品就比较用色比较明快。我最近的主题是往自然方向走的比较多。这是2014年的作品,这件作品是我唯一的一件一次性画完的作品,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一气呵成画的唯一一张。其他作品都是反复画了多少遍。

这里我选了一组黑色系列的,完全是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来表达,有点儿倾向于中国传统水墨那种笔法表现方式,2018年的。

韩中人:今天来我开始就讲了。不是什么讲座,是跟同学们互相交流。我们那时候真的太苦了。我替你们感到高兴。你们想知道哪个东西,上网一搜全出来的。我这两年开始每天在写日记,写自己每天创作的感想,问我自己,我今天的这幅作品是不是跟上一幅重复了,类似了。然后还有你作品背后你想说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话,说没说出来。你想说十句话,你表达出来是两句还是三句,我每天对自己有不同要求。我现在后悔我看的书太少了。我前不久跟我夫人的一个老师,以前是中央美院附中校长,叫许仁龙。人民大会堂接待大厅那个画是他画的。还有习近平办公室后头那张幅也是他画的,但他现在这种系列也不画了。他说我从这些画以后我沉了下来,沉下来干嘛呢?每天写书法、在看书。我去拜访他,谈了6个小时。他说韩老师,我能感觉到你作品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但我说我现在自己感觉,唯一不足的就是知识储备的不够,底蕴太薄。他说韩老师,我特别同意你这种说法。为什么呢,他说你现在五十多岁,到六十岁七十岁你还要画画。你画什么呢,画你的文化底蕴,你现在需要是什么?掌握大量知识,要有知识储备。今天我来到鲁东大学艺术学院,不希望在座的同学以后也出现像我这种情况,到了这种年龄每天逼着自己,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看不进去也要看。日记呢,哪怕我写流水帐我都要写。我跟我夫人经常是吃饭时听《南渡北归》。感觉那个时期那些先生,他们对中国,包括对他所研究的学科那种影响、那种建设,是值得我们现在去尊重的。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同学,现在既然你选择这个专业,不管你画是什么风格什么形式,有时间一定都要研究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多看书。许仁龙老师说,你六七十岁以后,还想开花结果,还想往前走,靠的是你的底蕴。(金然整理)

2019.7.10

鲁东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成立

暨《凝·聚》当代艺术提名展开幕式

策 展 人:张方白

执行策展:金 然

学术主持:夏可君

学术支持:张晓凌 彭 锋

主办单位:鲁东大学艺术学院、鲁东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宇辰美术馆

特别支持:烟台3W Coffee创意空间、新文萃画材、奔富酒园

协办单位:北京德山艺术空间、烟台油画学会、塔社阿非工作室

凝聚 参展艺术家

责任编辑: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