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简介:《艺术|人物》 旨在为翰墨千秋的优秀艺术家提供一个微窗口,展示艺术家的创作风采,邀请热爱艺术的你,与我们一同走近和熟悉我们的艺术圈“老友记”。 宋代范中立云“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指出了以自然为师的重要性;南北朝谢赫在其“六法”中,把“应物象形”作为一法;石涛是“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则将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书画一直很重视写生。 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它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塑造方法,有自己独特的时空关系。中国画的写生与西画写生不同,西画注重光影的应用,而中国画的写生注重真实景致中的气与韵。 本周艺术人物小编将为您介绍李江英老师和她的写生作品。
艺术家简介: 李江英 河北沙河市人。 1997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0年结业于浙北中国画研究院仁量(中国美术学院张伟平教授)山水高研班。 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邢台美协常务理事, 邢台山水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沙河市美协主席, 副研究馆员, 现供职于河北省沙河市文化馆。 参展记录: 1996年应河北省文物局邀请参加集体临摹《辽代张世卿墓室壁画》,96年国庆期间临品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2005年 国画《水墨写生》入选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以心接物—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写生作品系列展》。 2006年6月 五件作品参加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2003级清华美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09年7月 国画《归雁》参加省文化厅、省文联和省美协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河北省选送作品展览。 2010年12月25日-28日 十件作品参加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唐云艺术馆、常州木一堂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浙北中国画研究院首届山水高研班作品展”。 2012年6月 国画《太行山下有我家》在“田园颂歌·魅力邢襄”邢台市新农村建设书画大赛”评选中荣获铜奖(金奖空缺)。 2013年5月 十件作品参加在浙江长兴举办的“学院的趣味”全国山水画家邀请展。 2014年8月 国画作品《古镇春韵》参加省文化厅、省文联和省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河北省选送作品展览,该作品刊登在《散文百家》封面。 2014年10月 策划并参加在邢台书画院举办的由邢台文联和邢台美协主办的“太行·心象”全国中青年山水画家作品邀请展。 2015年1月《高山深涧出飞虹》参加邢台文联和邢台美协主办的“首届邢台市山水画作品展”。 2016年1月 三件写生作品参加邢台市山水画研究会主办的首届写生展。 2016年3月 四件写生作品参加浙江湖州举办的“西子墨韵”西子画院写生展。 2016年5月4日 策划并参加在河北省美术馆举办的由中国女画家协会和省美协、省妇联、沙河市文广新体局联合主办的“春燕话羽”全国女画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5月22日 国画作品在北京参加清华美院主办的纪念庞薰琹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展。 2016年6月27日 国画作品在江苏常熟参加庞薰琹纪念馆主办的纪念庞薰琹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展。 2016年6月24日 七件国画作品参加扬州文联在扬州八怪纪念馆主办的“素墨扬州”全国女画家作品邀请展。 2017年夏季 参加丹东文联和宣传部组织的“中朝边境丹东行”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2018年 参与并策划“总把相思寄故园”中国画名家沙河市古村落写生活动和展览。 2019年3月22日 两件写生作品参加“魅力太行·美在沙河”全国中国画名家画太行(南京巡展)。 发表论文: 论文《论中国画的书法性用笔》2006年4月刊登在《装饰》杂志。(中文核心期刊) 论文《宋璟碑与颜体书法艺术》2010年1月刊登在《群文天地》(总第264期)。(中国北方优秀期刊CN63-1027/G2 ISSN1009-6302) 论文《山水画的书法性用笔初探》2013年5月刊登在《文化月刊》(上旬刊 总第333期)。(国家级文化类核心期刊 CN11-3120/G2 ISSN1004-6631) 论文《山水画线性皴法的审美建构探析》2014年3月《美术教育研究》(上月刊,总第72期)(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CN34-1313/J ISSN1674-9286) 论文《笔墨形象刍议》2016年刊登在《大众文艺》第12期(总第390期)(本刊获首届全国“文化杯”优秀期刊奖 CN13-1129/1 ISSN1007-5828) 初见李江英老师的照片时,我便能感受到这是一位热爱生活,心思沉静而美好的人。这样的人,与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她喜欢写生,恰巧也印证了这一点。 很多人提到“写生”都很难想象到国画写生的场景,毕竟背着笔墨写生的的艺术家太少太少了。究其原因,也许是中国画对于意境和气韵的重视而忽略了自然光影的应用吧。 然而在古代,名师大家是非常注重国画的写生的。但凡是有造诣的书画大家,均是行万里路饱览山河秀色,修其胸怀方才创作出传世佳作的。 西画写生注重光影在作品中的应用,那么国画作品的写生对于作品又有哪些增色呢? 佳作赏析
作品《一园静气》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这是一个极有名的对联,说明南北不同风物和环境所给人呈现出的感受不同,自然条件产生的风格差异恰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并在艺术审美上反映出强烈的互补性和差异性。 写生,于李江英老师而言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她喜欢在澄净的自然中,以“白纸对青天”的形式,与眼中的景色对话。写生时的她也曾是清华园中一幅岁月静好的美景,犹如这幅《一园静气》。 这幅作品画面布局紧凑,有凝气之势,特定的视角,将满园景色尽收眼底。画面中主景亭台走廊均被翠竹山石环抱,静谧幽深。
作品《清漳河畔》 作品《清漳河畔》描绘的是人们安居乐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惬意美景。 画面中民居整齐紧凑有序排列,其间似有云雾缭绕延伸至远处山间林中。远处山势平缓辽阔,树木排列疏松,增加了整幅作品的通透感。 李江英老师的这幅作品景色选自太行红色圣地——山西左权县麻田古镇的“清漳河畔”(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结合红色背景来解读作品,便能体会其中的心意: 麻田是一片用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前方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抗日首脑机关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五年之久,朱德、陈毅、刘少奇、彭德怀、邓小平、左权、杨尚昆、罗瑞卿、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 战斗生活,与这里的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麻田人民为民族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素有太行山上的“小延安”之称。麻田镇因其奇特的自然景观、浓厚的人文历史而闻名全国,是全国的爱国主义和军事主教育基地。 今日整齐有序的院落呈现的是人们生活的富足和安乐,而凝聚历史的红色精神注入了莽莽太行,绵延远方,静静守护着人民的安康。 吃水莫忘打井人,这幅作品被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责任,激励着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便是文化艺术的高度。
扇面作品1 纵观李江英老师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创作特点:画面紧凑,主景常以虚实结合的画法引人入胜。她的作品中植物与静物是有相互的沟通的。 更为难得的是,她的作品中用简单的淡墨完美把握住了实景中的光影,层次,以及静中的动。 画中对于山石的描绘多采用写意风格,然而李江英老师在呈现山石等景色所用的笔法比较独特,借用钟涵先生语形容,其为“湍流体”式皴法。这种皴法具写意神韵。 “湍流体”式皴法应用,能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涌动的强烈而难以平息的热情,这也许就是自然与艺术碰撞出的激情火花。 李江英老师的写生作品打破了当代国画写生的四个怪圈,既:形似无气韵;写意无意境;拓景无生气;刻板无创意。 其他作品欣赏
名家点评 王玉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这十年,由于生活的原因,李江英南北两地奔波,由此画里多了些许烟水之气:朝晦夕阴中的池馆台榭,林木滃染中的芳径逶迤…….一度成为画中的主体。从中可感受到环境所起的影响,南北意味融合起来了,这是很可喜的,从这种相辅相承的关系中,我们渴望看到江英能更上一层楼,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郭红梅 中央美院副教授、博士 李江英山水画融南北两宗山水画之精髓于一身,笔憨墨畅,设色上清雅瑰丽,结体高古,超然物外,景致简括,意境隽永精雅,以独特的结体与笔墨语言,将“眼中丘壑”变而为“胸中丘壑”,传达出李江英从传统笔墨语言及结体中体悟当代感受及文化使命的决心。她的作品不失为浮躁的当代人一块修心的净土。 小编说: 中国画的写生是对传统艺术最好的宣传。以当下实景为题材的当代艺术作品才是留在记忆和历史长河中不会被磨灭的烙印。它具有当代人文景色的特点,是褪去了千篇一律虚景浮华外衣的精品。 中国画的写生才是延续传统的精髓,表达当代文化的最有价值的方式。 感谢李江英老师的作品,让我们领略到源于写生的力量。 翰墨千秋期待李江英老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与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