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艺宿家”小镇,又迎来了一位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就是 墨彩金毫印原创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辅导老师、19印社社长马铭老师。小编闻讯,即刻奔赴老师住处进行专访。
初见马老师,是他去狮子林写生归来,进门时还给我带了一瓶矿泉水,非常和蔼可亲的一位大叔艺术家。之前,我们俩通过电话,所以采访直入主题。马铭老师说:“知道你今天要来采访,昨晚,我把对平江路的感受写了一段短文,发给你看一下,你觉得好就用,不好你就根据需要酌情删改。”马老师谦虚了,我选择原文摘录。 “漫步平江路 ,入住艺宿家,品位地道姑苏味,看一看苏州博物馆,走一走文人所经营的店,尝一尝特色的小吃,逛一逛水乡的老宅。只有当你沉得下心来的时候,你才能与平江路同呼吸。
平江路好山、好水、好环境,还有那苏州历代书画大师们住过的地方,或许这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韵,太切合文人墨客的雅兴。八百多年来,苏州其他地方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唯有这平江路,还始终淡定地保存着老早街巷和河道水系并行的格局,沉淀下来的不仅仅只有时光,更重要的是底蕴、文蕴,还有雅俗共存。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美?一听就喜欢。2016年5月,我应朋友邀请来到平江路,初见平江路的夜景,如一幅美丽的《平江图》画卷,为之震撼,一下子就让我喜欢上了她,有一种想画一画平江路的欲望。于是,决定入住"艺宿家",创建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铭盧”和女子19印社(苏州)创作基地,之后,又举办过“女子19印社篆刻巡展”和“马铭书画印全国巡展(苏州站)”,我还亲自书刻了“丁香坊”,“六如” 巨型匾额,供游人观赏,从此平江路就成了我们最接地气的创作源泉。”
从这段文中,我们能感受得到马铭老师对艺宿家小镇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爱。马老师自幼喜欢写写画画,受母亲剪纸艺术的影响,成长出那不可磨灭的艺术细胞。多年来,马老师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之路,早年拜当代著名书法篆家燕守谷先生为师,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在先生门下功读书画篆刻,后又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北京画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我好奇地问马老师,在艺术的道路上,是怎么坚持到现在的?说到这里,马老师提到了他的家人、老师、朋友和领导。是他们对于马老师的学习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使他才能有时间和精力专心执迷于艺术。 看到当下喜欢或曾经喜欢过艺术的年轻人,因种种原因,失去梦想。对此,我也想请马铭老师作为一名长辈,给年轻人们一些建议。
他说:“学艺从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它能让你有很特别的体验,从中能得到成就感和快感。但很多年轻的书画爱好者,由于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练习或创作,为此而困惑,其实对于艺术来讲,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生的追求以及对本职工作的补充和提升,时间是一点点挤出来的,艺术家大都是用别人在关注游戏、娱乐新闻、电视剧的时间来进行创作的。就像用柴草点火一样,只要有火,柴草就容易被点燃。但是,要保持柴火不断地燃烧下去,那就得不断添加柴草。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一直不断地添草加柴,使火焰熊熊燃烧。”
马铭老师的教导,小编受益良多,获益匪浅,感受最深的是: “我欲穷源泉,於兹将远涉。”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或者说:"生活本身胜于艺术"。这就是平江路、艺宿家、艺术家迷人的地方,她能把新鲜的事儿和旧的时光交叠在一起,编织着只属于这里的美好故事,马铭老师就是这故事里的主人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