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近照 人间天堂,自在苏州,闻名遐迩。有着2500多年的苏州古城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城内纵横交错的河道、枕河而筑的民居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情,与园林、评弹、文人诗赋相伴,古典与时尚同步,江南风情与欧洲风格共存,古苏州的灵气、新苏州的秀气、洋苏州的大气,令人流连往返! 习惯了这里,但不等于留在了这里。崔轼芳先生漂泊异乡的话,耐人思忖,倏然拉近了我同为燕赵游子的距离。 春天的苏州火车站,我与坚持前来接站的崔轼芳先生紧紧握手。眼前,78岁的老人,精神矍铄、笑意盈盈,那硬朗、那热情、那乡音、那谦逊……惺惺相惜,怦然心折,至交忘年。满屋满墙的书画,楼道壁上也不例外,犹如一座小型美术馆;几本厚厚的画集诗册,包罗万象,栩栩如生,又似微缩版的大自然;眼前这位阅历沧桑的老人,几经澄怀观道,他对作画的热爱程度和别出心裁的处世法则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也超出了普通人的行为准则。料想在他贯穿半个多世纪的丹青情结背后,必然有着超乎寻常的动因。 走过艰辛苦学艺 贝多芬曾说,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19413年9月16日,崔轼芳出生于河北省保定一个叫闫庄的地方。小村很美,弯弯的河水从白杨树边流过,水中鱼儿和虾米,在水草和鹅卵石中欢乐嬉戏。夏日清晨,布谷声声,雀鸟鸣唱,一不小心就会惊跑一只野兔。“布谷布谷……”这时孩子们便会仰着头望着湛蓝的天空,与布谷鸟对话。
崔轼芳在家排行老二。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下嫁到崔家,知书达理,兰心蕙质,诗书画俱佳。同当时所有中国妇女一样,她一口气为崔家生了好几个孩子,相夫教子,打理家务,缝缝补补,有时候口中一串串平仄有致的诗歌韵律,哄得孩子们跟读颔首,瞪大了眼睛问长问短。最痴迷的,莫过于这个日后学名唤做崔轼芳的孩子。历经沧桑,崔轼芳每每感恩并坚信,是母亲的启蒙,开启了他的诗画人生。 崔轼芳家里养了不少马匹。五六岁时就开始帮家里干一些简单的农活,拾柴禾、打猪草、挖山药,天性爱马的他经常爬上高头大马的背,踏着草丛上晶莹的露珠到山坡上放马。拿上一根树枝,在河道沙滩上画,拿起石灰,在墙上画,画树上的小鸟,画山上的野花和水中的游鱼,还有牛儿狗儿猪呀鸭呀,青菜萝卜……小伙伴们都知道,那满地的画都是他的杰作。
贫困伴着欢乐。崔轼芳上学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呵!桌子两头是用土坯垒起来的,上面搭一块木板,就是桌面了;板凳则是从自己家里带去的,有的四条腿,还断了一条,坐下去,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为了家庭的吃饭穿衣,父母起五更、睡半夜,黑白操劳,养马,推磨、压碾,纺线、织布,他看在眼里,学习愈发勤奋,走出乡村的愿望澎湃着、坚定着、迸发着。 命舛时乖。12岁时,母亲去世,给幼小的崔轼芳以打击。家贫无奈,兄弟又多。阴差阳错,他只得选学了免收学费的工科。1962年7月,毕业于保定电校的他,在第十八列车电站从事电气专业。
自此,如同工业的游牧,几十年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崔轼芳辗转江西鹰潭、秦皇岛和宜春……直至八十年代定居苏州。从技术工人到生技科长,从电气工程师到厂长,从分风华正茂的小伙儿到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在疲于奔波中尝尽了人间百味。 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写写画画的并没有丢下。画呀画,改呀改……在斑斓的世界里,他似乎是在为任务而挥毫,他潜心钻研着、雕琢着、实践着。他中午不休息,晚上继续揣摩练习,心追手摹,废纸三千。
彼时,望着高悬在单位厅堂显要位置的一些画作,听着身边人的赞赏,崔轼芳的内心既自豪又有些怅然若失——如果能有一位导师指导自己,那该多好啊! 马成“名片”艺漫漫 早年曾受大师黄冑指导,后与吴门画派写意花鸟大师张继馨为邻结缘。强烈的创作激情,翕张着崔轼芳的梦。春暮夏初,他三去内蒙古、两去新疆。无论登高望远,还是俯瞰河流,草原苍茫,骏马奔跃,身临其境,人在画中。 他拜江西赣州美协名誉主席黄意奇、辽宁著名书法家赵序初为师。为了拓宽绘画视野,又与被誉为“当代梅花大王”的河南著名画家王成喜结缘。结识一个个名师,用崔轼芳的话说,那是高兴的一宿没睡着。
潜移默化间,崔轼芳的画技日臻精进,与日倶新。老话说名师出高徒,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崔轼芳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没有名师指点,创作往往只能在原地踏步,或原地转圈,名师一句话,一挥笔,旋即能让你茅塞顿开、飞跃提升。
都说画龙画虎难画骨。他画的马却别有韵味,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或群马奔腾,或三两漫步,或临空长嘶,或静饮河边,或立马咆哮,或交颈厮磨…………无不浸透着他对大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挚爱,也显示了他对艺术大美的执着追求。看过崔轼芳画的马千姿百态,神形各异,诗人即兴作诗一首: 仲夏夜之梦 盛开在仲夏隐秘的枕头下 雨声哗哗点点敲打 铁马冰河入梦来 化作晨曦中匹匹骏马 马儿慢些走 仰天啸 牧马人挥长鞭 东临碣石 武侯驻扎 草原苍茫 天山脚下 一马当先 横刀立马 车水马龙 玉堂金马 老骥伏枥 争雄天涯 更叹大圣齐天 也曾封官弼马 马的佳话神话吉祥话 说起来比啥都莎士比亚 马到成功 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旋律 是车把式坐在辕头的呐喊 得儿,驾! 中国画一直是缘情言志的表现手段,亦是个体意识的形象载体。多年研习丹青的功底,终在崔轼芳画马作品中得到发挥和张扬。他的画,象他这位燕赵大汉一样豪爽大度,有一种律动的美,奔放的美,那种真性情和真生命在其画中涌动,神采飞扬。 令人啧啧惊叹的是品种、数量众多,既有骏马、走兽,也有花鸟、人物,幅式上从小幅挂轴到巨制的长卷,形式从单线勾勒到泼墨重彩,别具特色,布局奇伟,意境深邃,落墨惊鸿,气势千里。他的画,注重传统讲究写实,在尊重对象的原型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艺术的描绘不失神真,雅俗共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崔轼芳先后在多地讲学、办展。出版《崔轼芳书画集》、《游子吟》、《放歌台》、《百马图》等多部作品。150首自作诗词书法长卷66米吸人眼球,8米长“百马图”长卷108匹马叹为观止,被新加坡亚洲电视台放大悬挂于展播大厅,《三奔马》和《红梅报春》收入中国文联出版的《中国书画经典》一书,一大批“牧马人”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广泛收藏,其艺术成就被载入《中国当代诗人生日大典》。 2016年春,崔轼芳将他的书画集赠与尼泊尔国家美术学院院长拉吉尼·乌帕迪亚·格雷拉,为中尼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如小河流入大海,崔轼芳投入名门就像一条芦苇荡里的小船,弯弯曲曲,左划右划,终于驶入长江扬帆起航! 德艺双馨成大道 江南数十载,崔轼芳从河北老家到东北林场,辗转往来,他有着南方文人细巧柔和相兼的性格。也许因为这一缘故,他的天真、微妙、文质彬彬的性情,严谨、敏锐、超脱旷达的胸怀,时常凝于笔端,洒然纸上。 绘画离不开笔墨,笔墨小而言之是一种痕迹,大而言之则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修养的体现。画家在客观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美,寻找和创造一种设色亮丽,大驰大张的绘画语言。诗歌与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同源,三者合一,人的文化修养、气质禀赋、艺术师承、美学品味、情操风骨无不融入其中。
纵观崔轼芳的作品,尤擅画马、画牡丹,画梅。他画的梅花,既秀雅清逸又质朴苍疏,读丈二《梅花图报春图》,远观可见气势磅礴浩大,章法疏密开合得体;近看直觉枯枝老干坚挺舒展,新枝蓬勃奔放,花瓣或怒放或含苞,似乎嗅到了阵阵幽香袭人,真乃难得佳品! 为人淳厚质朴、胸襟块磊的崔轼芳,不仅行笔落墨颇具魏晋“高古”神韵,为人处世更有燕赵“贤豪”遗风,他一方面视艺术为生命,勤学苦练,不臻上乘绝不罢休;又不矜其能,孜孜以求,力求常人所不及。身处世事纷繁,他沉稳刚毅、宠辱不惊,保持着冷静和缄默的心态,在喧嚣浮躁的浮世中构筑着自己的梦里家园,以一种超越的心境,在灯影墨香中作天马行空般的羁旅遨游。他的画,完全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心灵化产物,更是一种俗世之外的心灵回归和精神释放……
和吴门画派写意花鸟大师张继馨在一起
和江西赣州美协名誉主席黄意奇老师在一起
与本文作者合影 系统的向传统掘进,传承与开拓;坚持写意,讲究笔情墨趣,更注重作品意境和格调,用心把握水、墨、色、韵诸方面的创新尺度——崔轼芳在五彩丹青中一路走来,“牧马人”成为他最闪亮的名片,他画的马声名鹊起,洛阳纸贵。 生命经历了时间,时间更磨砺了生命。生活中的崔轼芳,除了看展、交流,大部分时间一如往年的蛰伏在画室里创作,气定神闲的寄情于斯。
立身时代川流,仰倚传统文化,崔轼芳以丹青妙笔守候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窗外,是国内最大的城市湖泊金鸡湖,日夜璀灿着动感浪漫的现代生活情调;响彻着苏州本土文学家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长嗟。 老子说“归根曰静”,崔轼芳相信人生的情致来自于安静,安静则来自于清净的心。 彻底摒弃了名缰利锁,潜心于画艺的修炼,内心才会因此而敞亮、豁达。的确,驻足崔轼芳先生精彩绝伦的书画精品,品味着瑰丽的诗书画境,不会少了千千万万双瞩目的眼睛。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作者:中国当代书画家网副总编 唐占军) 崔轼芳艺术小传 崔轼芳,生性爱马画马号牧马人,诗人,画家。1941年生于河北保定,现居苏州。 现任中国书画协会理事,江苏诗词协会会员、江南书画艺术研究院暨江苏省青少年书画艺术培训基地艺术顾问、苏州娄江书画协会名誉会长、中艺书画院理事、双塔书画协会理事、吴门雅集会员,馨湖书画院会员、都市文苑社社长。 崔轼芳先生尤擅马、牡丹见长,受著名中国画大师黄冑、吴门画派写意花鸟大师张继馨等指导,融合南北形成了自己的画风。画作大气磅礴,独树一帜,一画一首自题诗,题款飞来神笔,诗句画龙点睛,诗书画浑然一体,堪称一绝。自1957年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曾出版多部诗集和崔轼芳书画集,多次举办诗书画个展,展出66米书法长卷(150首自作诗词)、8米长“百马图”长卷(被新加坡亚洲电视台放大悬挂于展播大厅),其艺术成就被载入《中国当代诗人生日大典》,《三奔马》和《红梅报春》被收入中国文联《中国书画经典》,为宁波鹤鸣寺题写匾额,作品被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