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艺术家戴莹在国内的首次个展“为了忘却的纪念”于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展览由孙冬冬担任策展人。本次展览涵盖戴莹所创作的绘画以及装置两种媒介,围绕“回忆”构建叙事,展现艺术家的个人记忆与时代迭变。 策展人孙冬冬
在开幕式上,孙冬冬介绍,本次展览的起点是艺术家戴莹对于逝去父亲的追忆,以及她在那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一系列社会事件——黑桥工作室拆迁、父亲的离去给她带来情感与心理上的动荡,都迫使她不得不面对另一番生命场景。这个展览用了很多短暂性的、甚至是被抛弃的材料,以此来表达某种思辨性。但我希望以一种温暖的方式进行呈现,思辨是为了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艺术家戴莹
对于本次国内首次个展的举行,戴莹表示内心是平静的,她说:“展览、创作伴随着艺术家的成长,对于我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看到这次展览可能会觉得整个面貌较我之前的作品变化很大,但并不奇怪,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艺术不是我选择的事情,它就是我的人生。” 戴莹《27#》宣纸 172.5×291cm 2017年
本次展览呈现了戴莹的部分绘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艺术家创作的历程。在戴莹看来,宣纸并非是传统意义上某种东方力量的代表,而是她个人能量场的一种体现。她告诉记者:“我不认为用了宣纸或毛笔,就代表着我想表达一种所谓的东方性的艺术,我更在意的是一种能量上的转变。” 戴莹《出勤记录》三色编织袋、丙烯、麻绳 2.3×7.9×4m 2020年
展览展出的装置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戴莹在艺术媒介的拓展,也是对故去父亲的一种回忆。因为其父亲生前所从事的是建筑行业,所以她在装置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建筑材料,如构建主体的三色布、废机床,以及收集而来的旧塑料袋,这在戴莹看来都是一件件充满纪念性的物品。 戴莹《绵延》玻璃钢雕塑、生锈钢板、石英砂 尺寸:雕塑1×0.6m、钢板直径1.8m、地面6×6m 2020年 作品《绵延》是本次展览中重要的两件装置作品,它代表了艺术家对父亲的纪念——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女性形象的雕塑趴在金刚砂上,这其实是几年前趴在父亲重症监护室门口的戴莹本人。在雕塑背后的墙壁上还放置了一个生锈的圆形钢板,这既象征着艺术家累计的情绪,又代表着一种希望。
孙冬冬说:“有时候我们觉得感情的积累可能是一种陈旧,但就是因为有情感的连接我们才能有面对生活的一种勇气,所以其实它象征的是一个未来。” 戴莹《国际歌》塑料垃圾袋、生日小莲花、三色编织袋 2×1.5m 2018年
在装置作品《国际歌》中,戴莹将日常生活中人们废弃的塑料袋作为创作的材料,把它们制作成作品,并且将之放在展览最重要的位置。然而,惹人注目的是,在废弃塑料袋中我们能听到微弱的“生日快乐”的音乐,这与周边环境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感——一边是废墟,一边是重生,吟唱的似乎是可以不断延绵的生命。
戴莹《Temple》大理石、印刷平板纸、镀锌铁皮 6×6×5.5m 2020年
戴莹《A Man's A Man For A'That》丙烯 13.1×7.9m 2020年
戴莹《看着我!》激光切割机床、生锈钢板、灯柱、灯轨、灯泡、砾石 0.3×0.3×3.3m、0.3×0.3×3m、0.3×0.3×2.7m、0.3×0.3×2.4、0.3×0.3×2.1m 2020年
再如作品《看着我!》,其创作材料是由废弃的激光切割机床组成,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终被当做无用之物而遗弃。在展览现场,戴莹将它们制作成“纪念碑群”的场景,它们身上被激光割伤的印痕仿佛是曾今“受伤”的凭证。当观众凝视一座座“纪念碑”式的废弃机床时,内心某处仿佛被一记重击击中。 戴莹《29#》(局部)彩色编织袋、纤维布、棉线手套、单色编织袋、塑料袋、喷漆、丙烯、墨汁 2018年 对于现在的戴莹而言,丧父之痛已经不再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精神创伤,因为通过她的艺术行为,我们看到了戴莹将过去的“文化造型”与“自我”重新连接在了一起,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重生。她说,艺术更像是让她活下去的一种方法。“要是没有艺术,我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会彻底陷入一种虚无,失去了表达的出口。”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5日。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戴莹,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纽约。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并且在从事艺术创作工作中获得多项个人荣誉与奖项:美国艺术杰出人才、美国世界艺术中心研究员、美国亚洲艺术基金会理事、联合国艺术家协会杰出成就艺术家奖、世界艺术中心杰出艺术家奖、美国亚洲艺术基金会杰出艺术家奖。 部分参展经历: 美国纽约亚洲艺术馆“魔方”(2015年) 德国柏林Kommunale Galerie berlin 美术馆“未来游戏”(2019年) 北京筑中美术馆“天天向上”(2017年) 贵阳798艺术中心“今日 未来——首届798青年艺术家提名展”(2017年) 北京798空间站“进化论”(2017年) 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会展中心“中国关注”(2016年) 美国纽约“Art Expo New York”(2016年) 美国巴尔的摩市世界贸易中心“愿景共享艺术展”(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