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聚焦

旗下栏目: 聚焦 市场 评论 轶闻

文化中国行当代中国画名家兰陵压油沟采风写生季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海东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 作,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自2017年初组织文化中国行活动,一路走过广东肇庆、福建厦门、江苏南通、山东临沂、云南大理、河北张家口等九大旅游文化胜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10月16日在秋高所爽之际,由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发起,中国兰陵压油沟主办的《文化中国行第十回》中国画名家走进压油沟采风写生季在沂蒙山这块红色文化圣地拉开帷幕!

  临沂兰陵县金岭镇,北行3公里,两边沟壑,中间为一山沟,当地人称-压油沟,这里石头板房,原始的建筑部落,树木遮天蔽日 ,沟内溪流淙淙,万亩板栗硕果累累,山楂,柿子随意摇曳枝头,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面,人间的世外桃源。

  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典型的北方古村落,既是省定扶贫重点村,也是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依托压油沟独特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居旅相宜的田园式大景区,开发面积5000亩,完成投资2.3亿元,初步形成了集古树名木、农事体验、文明传承、历史教育、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特色民宿、度假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在这里,既有秀丽的田园风光,也有淳朴的乡土民情,是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压油沟村,有大片的栗园,有自然形成的一片湖泊,青山绿水环抱,小村保留了古朴的自然风貌,石板墙,石板屋,脱落了漆的木质双扇门,鸡鸣狗叫的农家小院,温和、恬淡的乡亲,一派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情.....

  具有北宋建筑风格的酒坊、茶坊、食店等,开设独具特色的孙二娘酒馆,搭建古戏台,陈列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供传统地方戏曲、杂技、武术和茶艺,表演之用,力主还原北宋时期繁华热闹的兰陵农村山里人生活景象。

  压油沟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前来游玩的游人络绎不绝,为村民挣钱提供了机会。据了解,压油沟村通过“公司+农户”等方式,让村民获得劳务、租金、股金等收入。压油沟村周边5个村的200多户村民在这里就业,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群众生活。

  兰陵压油沟是兰陵县精准扶贫示范村,这里民风淳朴,有丰厚的鲁南文化积淀,这里有原生态的古民居自然村落,本次《文化中国行》中国画名家写生采风季活动来到这里,每位艺术家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旨在通过每位艺术家老师用手中的画笔通过不同的感悟体会来描绘出他们眼中的压油沟,进一步更加深刻的去推广地域文化特色,宣传沂蒙精神,弘扬齐鲁文化,以达到推动地方旅游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项目工程达到扶贫,助力压油沟景区旅游文化项目越做越好!

  活动时间:2019.10.16 — 2019.10.23

  主办单位: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兰陵压油沟风景区

  活动策划:王 丽

  写生作品雅赏

  艺术家 彭国昌

  彭国昌 1955年生于河北晋县,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国画院副院长、北京翰海画院副院长、人民大学画院山水画工作室导师。

  兰陵压油沟写生随笔

  2019年10月,在满地洒金,五彩成秋的时节中,我跟随文化中国行写生团来到革命老区临沂兰陵县压油沟。

 
 

  兰陵县在我脑中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但那诗仙李白却让我们猜想着兰陵美酒的醇厚与美味。当初主人与客的热情与畅聊,如今仍在,初来的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兰陵人的热情,更品尝到了那觥筹畅饮,不知他乡的兰陵美酒。

 
 

  写生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压油沟。到达沟中,却有些许失望,这里并无我想象中的壮丽高山,亦无险要沟壑,有的只是一个几百年来百姓顺沟而居的古老村落。然细观其景,却韵味十足。石屋错落而致,小桥闲静而出,山泉溪流,绕民居而过,溪水清澈如镜,鱼儿游戏其中。古树参天,游人潜动,石板铺路,曲径通幽,各种民间杂食亦是应有尽有,金黄玉米、南瓜,一派丰收景象。观此美景,画意兴浓,遂伴溪而坐,提笔写景,写若华之树,写古韵之屋,写闲散相伴之人,写古戏绵长之音,写生生不尽之景,写画中画外之意。挥笔之间,仿若庄生梦蝶,天地之中,相看甚喜。

 
 

  “夫以应目会神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全”。画画是表达画者的思想和心境的,压油沟的美景有诗一般的韵律,耐人寻味,能使我们在平凡的景色中找到不平凡的意境。面对这样美好的自然,我们眼有所见,心有所悟,状物抒情,借物写心,从实景的描绘和约束中解放出来,表现着独有的心灵和独立的审美价值,创作出与景不同的富有内涵和画者之思的作品。

  压油沟的美景使我在写生中收获颇丰,启迪着我诗一般的创作热情。

  艺术家 颜景龙

  颜景龙 1955年生于河北省馆陶县,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四届名家班,2016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

  作品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八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四界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7年相约长白山,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荣获首届河北省文艺贡献奖

  关于压油沟写生

  感悟自然,应强调主客观世界万事万物之精神,艺术作品的精神是画家的心性、情感、智慧、理想诸多因素的综合,也是画家某种程度上理想主义的游观山水,这种游观山水一畅神为目的,在可居、可游的意象丘壑构景中,努力使观者能在虚虚实实的藏露之间寻找到游玩的幽趣。

 
 

  画家在对大自然的观察角度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的观察角度是自然山川的新、奇、怪、追求大自然局部的、表面的个别物象特征,而画家总是能在自然界,洞悉宇宙规律,善于在风雨晴晦,东去春来,烟云雾霭,日月星辰的变化中发现四季代序,周而复始的生命律动感受山川万物的生命意蕰和灵妙趣味,掌握自然山川的浑然一体的生命特征,内在神韵和生动多姿的生命形态,画家眼中的世界都是有生命的意象世界。

  提高对大自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感受和知识,把自然万物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流动变化的大生命。自然山川的气象变更,疏密深远的连绵景观,纵横吞吐的节奏变化,山水聚散的穿插联络,蹲跳向背的动静行止,画家要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去观察、审视、感受丰富多彩而统一的大生命特点,在浑然一体的生命中把握自然整体生命中的精神特征,涵养画家对山水的特殊情怀,铸就画家独特的艺术灵魂。

 
 

  感谢此次写生的组织者,感谢压油沟人的热情。压油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有血、有肉、有精神的运动整体,正像郭熙所说“山水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画家只要用心灵的目光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将自己融会于大自然中,物我两望,贯通一气,山山水水就显出那勃勃生机,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感悟自然山川的质与神,接受自然的赐予,感悟自然造化,构筑胸中意象,孕育脱化出自己的有生命的笔墨语言,创作出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时代精神的作品,真正“代山川而言”,才能在胸中展现出自然山川浑然一体的生命形态和神韵。

  艺术家 周鹤龄

  周鹤龄 1959年生于河北任丘市。先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写意人物创作研究委员会研究员。

  作品曾参加六、七、八届全国美展以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人物写生的形与神邀请展。并多次参加全国单项美展以及学术邀请展。其中《领袖与人民》获全国六届美展二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绿色的早晨》入选“国际水墨画大赛”( 中国美协)获铜奖。《守望》获“以心接物”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在京)作品展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作品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天津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美术报》、《书法报》、《美术》、等多家出版社及专业书刊发表。出版有《周鹤龄画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周鹤龄专辑》、《周鹤龄中国画集》、《当代艺术研究——周鹤龄》、《大自在——周鹤龄画集》等专集。

  门前桂花香

  ——2019.10兰陵压油沟村写生随笔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金秋好时节。我们来到山东临沂兰陵县压油沟村写生,走进色彩斑斓的风景里,感受这里的自然之美,体验这里生活的纯朴。感动这里人们的真诚与热情。

 

  来到兰陵,不由得会想起:“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的这首《客中行》诗句。而压油沟村是一个不大的小山村,这里没有峻岭奇峰,不高的山丘包围在小村的周围,更显得朴实、自然、柔美、安静。村旁的古树见证着这里历史的变迁,茂密的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似乎是轻吟着远古的歌谣,向人们讲述着“铁拐李、蓝采和”的八仙故事。

 

  相传“由于这里土质适合种植油料作物,荀子来到这里指导人们种植油菜,开起榨油作坊,久而久之,压沟油村由此而得名”。

  如今的压油沟村随着时代的发展,是五谷丰登的丰收景象,广场上展示着玉米、南瓜、大豆等农作物。树上红红的山楂、金黄的柿子、多刺的板栗沉甸甸挂满枝头。

  延着弯曲的溪流,在“磨盘”路上漫步,山脚下老酒坊、老油房、豆腐坊、煎饼铺、老戏台。各种地方小吃和地方特产琳琅满目。半山腰上的民居错落有致,清澈的山泉绕屋而流,可谓是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卷一张正宗当地大煎饼,吃一碗“老娘豆腐脑”,坐在老戏台前画一幅山村小景,听上一段地方柳琴戏,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心境。

  山村既保留了原始的民居院落,又融入了一些现代建筑元素,使得整个山村古老与现代相融合,古朴之中不乏时代风彩……

  我们住在压油沟一个叫麦山小院的民宿里,这是一所现代仿古建筑,幽静、雅致,第一天傍晚住进来时,小院里幽香扑鼻,香气从何而来?心中不免有些困惑,到第二天早上出去遛弯时才发现,小院门口一株姿态婀娜的桂花映入眼帘,淡黄色的小花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芳香,高雅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让人不由自主的连续做上几次深呼吸,让自己陶醉于心旷神怡的芬芳之中。

 

  接下来写生的日子里,每天带着这醉人的芳香出行,又是这芳香迎我们收货而归。

  写生即将结束,我们心里有着诸多的不舍,不舍离开压油沟村,不舍离开麦山小院,不舍离开小院门口的那株桂花树,不舍的同时,我们也将是收获满满,满载而归,我们将带回的是压油沟的美景,带回压油沟人的真诚与热情,也带回那优雅醉人的桂花香……。

  艺术家 李项鸿

  李项鸿 1960年出生于浙江东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班。中国军事科学院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首都经贸大学国学艺术中心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也谈山水写生

  画山水者,写生必不可少。自古至今,众多山水画家都经历了守正传统与师法造化的过程。我认为,掌握了笔墨造型技法后,到真山真水中去观察、体验,写生自然,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怎么写生?我认为有三种状态或方式。第一种是,记录式的对景画像,从搜集素材来说,任何所见之物都可入画,也能锻炼用笔墨直接表现生活,这时见山是山,观树画树,看见房子画房子,容易人被景牵。从取舍的角度看,这时舍比取更要紧,否则写生成了画风景,更不能用毛笔以素描式的方法去画写生,这样会失去笔墨语言的味道,虽然画成了“风景”,但这样的画不是山水画。第二种写生是应景造境。

  我们所见的山川河流、林泉云瀑、房舍渔舟等,经过主观截取选择,把景物进行经营布局,有时甚至“移景”组成画面,这时的写生带有明确的主题性,把实景化为意境,写生也是现场创作,但我一直认为,写生不能代替创作。画自然景象中的有形之物容易,写造化自然之灵性气象,表现出那种无形的生机、气势、韵味,就不易了。

 

  而写生,重在与自然对话,心与景合,要把生活之美表现为艺术之美,靠的是画者对景注入思想情感,并以艺术的规律和语言去表现生活,这样的写生,相对还是忠实于景物的原貌,如要画一些特定意义的建筑或场景,总要画的让人知道是什么地方,所谓写实罢了。这种写生,易受西画的影响,画园林村舍、水库大坝、革命圣地等等,总要画的像,这样的写生重于记录和叙事,但我认为,对景写生不能像西画画风景那样,否则会偏离中国山水画的宗旨。

 

  画山水者,当胸怀丘壑,志存高远,表现出天人合一之艺术境界。传统的山水写生,多以目识心记,乘物游心,以观察和体悟为首要。自然之道并非以物态表象呈现出来,造化的无中之有,虚中之实,无形之形,非体察与深悟而不得。

 

  笔墨化境自有笔性墨趣之法,笔墨生发之境,更非自然之景,况现场写生条件所限,笔墨效果不能通达发挥,故我多年还是以传统的目识心记为主,辅以速写,即使拍了照片,到作画时也不看,任由笔墨随思绪情感发挥,不追求形似,而已意象求神似,把追求画面的诗意境界作为山水画的目标,我的一些“写生”式的作品,其实是默写或“卧游”的方式画得的。我赞同“有笔有墨谓之画”的论断。这样的写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所见是自然的灵性和自我内心的观照。

 

  我以为,山水有道,道在天理。笔墨有法,法在画理。以学养和情性,将情理、画理与天理贯通融合,笔随心运,作画方入自由境地。写生如此,创作亦如此。

  李项鸿2019年深秋于京西林泉居

  艺术家 张立奎

  张立奎 山东临沂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解放军美术创作院艺委会委员,李可染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工作室成员。曾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金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大展最高奖、炎帝杯国际艺术大展金奖。多次参加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中央电视台、俄罗斯、泰国等领导人以及众多藏家及美术机构收藏。出版当代中国名家张立奎卷(大红袍)等多部画集。

  2013年7月精品水墨人物画在北京保利举行拍卖专场。

  2012年央视书画频道专访。

  2012年11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笔墨从戎”巨幅作品个展。中国画坛60后最具收藏价值10杰画家。当代最具学术活力的青年画家之一。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

  谈写生

  ( 文/张立奎 )

  写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桓古不变。

  写生不仅要解决熟悉生活、了解社会、师法自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艺术观念,能在鲜活的自然时空中相融合,创造出符合我们精神世界的表现性作品。

 
 

  一、写生要生写,生写就是要我们对待自然界,要有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意识去观察感受新的、奇特的、刚发生的、有价值的、有人文精神高度的现象,熟悉的、会画的、就不要费时。只研究你未曾见过、听过,、感受过的,要不落俗套、不油滑、不重复、不程式化、不要太熟,始终追求一种生涩的新鲜感。

 
 
 
 

  二、写生要有针对性,每个人在每个时期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就像农民初春种地施肥一样,缺什么就补什么。时间、环境、人文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感受。当我们感觉创作聩乏、苦思冥想力不从心时,就要到自然界中写生,一般都能在写生中找到答案和规律。因为中国画的材料独特和我们的审美习惯。我们是倾向于意象书写性的手法。不要沉迷于写真照像式的再现自然写生,这样就容易呆、板、木、滞,写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作品鲜活、稚朴、有生命。当自然很美、很独特时,你不妨专门研究一下它的自然规律。但无论是山川、虫鸟,、花木、走兽、人物,都要把它们重新物化到纸上,使其符合主观精神需求。到自然界寻找各种艺术规律和灵感,把理论回放到自然界中,寻找暗合的欣慰与快感;当我们在学习传统登堂入室,并能融众家之长进行创作时,这只是具备了艺术的第一阶段,创作的风格面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脱不开某家、某派的影子这是第二阶段。当你艰难的寻求艺术的真谛,摆脱了传统的约束,否定了共性,绕开了大师,找到了自己的天性、用生命在呐喊,深感自己存在时,这才是艺术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写生就是要摆缰绳,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直接找到艺术的本、真、清、源规律。

 
 
 

  三、写生,也就是采风,它包含了艺术家所有的感知内容。第一,要记录眼睛看到的所有的有创作价值的物象。看山川、大海、江河、湖泊、密林、草木、花卉昆虫、飞鸟走兽、车马人物、文物古迹、自然天象等等,就像海绵扔到水里一样,吃透大自然的所有养分。要透过表象看本质。看到表面所掩盖的有艺术规律性的东西,要解决物象和艺术本质的问题,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表象并不深刻,没有升华。第二要常听、多听、会听,听古今记忆,民间流传有趣的、向上的、正能量的、符合人们生态、生活、生存的文化记忆。第三,要多用嘴,要多问一些表面看不出的、隐藏的东西,表面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信息来自背后。我们日后的创作,可能都来自背后的内容和故事。多和当地人交流沟通,要抛砖引玉,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故事收藏起来,这样你在创作时就不愁创作素材。第四。要多用腿,多走多转,走到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常人不去的地方,看不到的地方,听不到、体会不到的地方,室内室外,高山深谷等等。第五,多用脑,这一点很重要,所有的感觉都是第一印象,这是第一手原料,他还不是艺术,我们必须加工取舍,汇集所有的知识能力,去物化到纸上才是艺术品,写生采风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要尽可能的提升写生的高度和品格,不能停留在一个感知的、抄袭自然界的初级阶段。当然,艺术必须用技术来完成,但要摒弃“行而上学”的艺术观念,回归到以形写神,意象造境的东方核心文化方向上,找到写生采风的真正意义。自然界给我们的感受是直觉,写生就是使客观自然世界升华到主观精神世界的过程,不是抄袭自然,是表现自然,要观察、思考大千世界,师法自然界的规律,来研究艺术规律,寻找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

 
 
 

  中国兰陵压油沟写生采风季之行是我近年写生采风中有较多思考和收获的一次。压油沟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这个名字,她包融了远古的人文记忆和现代文化生态。有保持完好的民居小院,人们淳朴憨厚、耿直勤劳、性格倔强,有保持最原始,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山东民间手工艺、小作坊和现场劳作一条街,有古色古香的大戏台,有红色文化博物馆,天南地北民间美食小吃一条街。石铺路、水穿流,抬头见古木、四顾有碑廊,茅舍石坊、木墙磨碾。木轮车吱呀响、推磨毛驴盖脸堂,石碾瓜架梨棚、万亩大栗园金色映天。房前院后、鸡鸣犬吠、鹅鸭嘻戏,真乃一个世外桃源,是一个绝佳写生采风之福地。

  2019.11.2日于九悟堂

  艺术家 张伟

  张伟觉圣,山东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入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课题班专题研究水墨人物。曾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画系、北京民族大学美术系。曾为《今日中国美术》副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编审、《今日先锋》美术总监。

  现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山西民盟中央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

  2012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荣获"2012年、2014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艺术造像"十位著名国画家创作提名奖。2018年5月15日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厅荣获中国十位艺术界杰出贡献人物奖。

  压油沟随笔

  ——觉圣

  金秋十月是写生季,从江宁、绍兴写到了兰陵的压油沟。

  打破贯性的思考,对我而言,才是这几次写生的真正意义,对于初写生者,不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难免让眼睛所观察到的人或景带走,被动的跟着实物、景物、人物转来转去,其结果就是离艺术审美越走越远,路子自然不对,我们所需的是艺术层面上所有关系的合谐,笔墨,浓淡,黑白,干湿,节奏,粗细,疏密,张弛,而非自然界的真实,明白了这一点,景像就是你画面的一个道具或者是一件画面矛盾制造的参照物,这样一来,笔和墨都自由了。江宁新农村,绍兴古镇,沂蒙山的压油沟,南北景致虽不同,借景抒情却是每个画者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真性多在闲急处,本相只看肆意间。自由是最可贵、也是最可爱的状态,少了条条框框的挥洒,点线面笔笔的生发,画面才有生命力。

  说到底,艺术要有生活的连接,“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没有对自然社会的认知、没有生命的体践,一切创作都只是枉然。画面也只是技法熟浅的再现。

  我喜欢写生中“生”的部分,“生”带来无尽的可能,我不喜欢写生中千篇一律的所谓的风格,每幅作品都有别人的影子,可以说大部分是别人的一种技法的重复。熟能生巧,恰恰艺术的规律是宁拙勿巧,拙中有生机蓬勃,有无限可能,生拙中探索的喜悦让人快慰。

  无法之法乃为上法,办法,技法,法则,法规在艺术的自由状态下都是障碍,统统要抛弃,这些只是初级阶段的基础功夫而己。搜尽奇峰打草稿,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大自然的造化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能量,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穷其一生也只是沧海一栗,在自然面前我们只有敬畏的份。

  艺无止境,我们都不愿打破所谓的故有的东西,所谓的故有其实是一种停滞,我喜欢艺术长河中不断破碎自己的艺术家,不停的破碎自己其实是一种强大的能力,不惧未知,勇往直前。古人的解衣磅礴,人画合一。画就是画,很纯碎,与其它无关,不参杂太多因素,这境界就对了。

  写生造境中,取舍很重要,心中之境並非眼观之景,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取与舍之间得以升华。压油沟,来这里之前一切对我都是陌生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到,它位于兰陵县沂蒙山区腹地,因沟里压油出名而得此其名。沟里保存着完好的古戏台,古村落,还有各种古作坊,油坊,醋坊,酒坊,煎饼坊,至今依然用古法生产着。

  这里虽沒大山大水,丘陵地貌的山区却移步为景,错落有致,保持了一部分原始村落,村里乡亲依然善良朴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风景及风土人情的写生场所。

 
 
 

  生活,其实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顺境逆境,无可奈何,生老病死,显现我们面前的並非那么美好,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是历练人最重要的途径,画画只是让你在无常短暂的生命里活得不那么腻歪、寂寞罢了。

  2019/10/22于压油沟

  艺术家 张东林

  张东林 河南省郸城人,定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教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特聘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

  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北京国际双年展、国际造型艺术展、法国卢浮宫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举办个展和联展,在国内外获得好评。部分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江苏美术馆,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荣宝斋美术馆,厦门美术馆、高剑父纪念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兰陵压油沟写生随笔

  我喜欢画密林古树,因为从童年就对家乡的古树密林有深厚的感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对自然造化的观察和体悟,从自然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启示,懂得了中国画笔墨本身的美和表现方法是直接有效的。

 

  中国画写生创作密林古树是用自然生命映照自己的生命,古人讲‘师造化’用今天的话说,在写生过程中怎样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实际上是从自然中找到密林古树内在规律,而不是忠实描绘,通过规律性的了解、把它上升到艺术感悟。

 
 

  密林山水的观察方法:

  一、是客观的观察密林老树,在绘画表现中整体到局部的运用规律,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以完成树的客观物象相对完整的视觉探求。在观察中由整体着眼、在整体的制约之下对整体和局部关系作出比较,来确定视觉对象,整体与局部,局却与局部的关系;在相互参照前后、虚实前提下,确立其恰当的视觉内容,得出相对准确的观察结论。在相互比较使观察者从密体山水整体中看到相互联系、看到整体变化、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因果关系和辩证法则。也是我们观察密林山水的基本能力。

 

  二、主观的观察方法

  是一种精神上自然主义的方法,是对客观世界中真实物象的内省,把表观密林老树时客观结构表现时,把内心世界也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以内心世界的真实与生活物象的真实对应;它虽然依赖观察树木的结构存在、但更注重的是我们观察感觉树的精神层面,是傲骨?是婆娑多情?感受上的潜意识。更尊重我们内心世界中主观的真实和感悟。

 

  金秋十月跟随文化中国行一行来到山东兰陵压油沟,这里民风古朴,原始的石头房显示出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的古树造型各异,是一个写生研究的好地方!

  艺术家 张立年

  张立年 1969年出生于山东临沂,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1994年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9年就学于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中国科学家画院画家、国防大学书画院特聘画家。

  2002年作品获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首届北京当代“华巷杯”全国诗、书、画作品一等奖。

  压油沟写生记

  金秋十月,压油沟风景区写生。又是一次历练。走出画室,抛弃以往的形式,直面自然,融入自然。

 

  写生,分为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物写生。山水画家的写生是所谓的风景写生。现在的写生已经变为对景再创作的过程,这样就有意思多了。

 

  我也尽力让每一幅画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作品。我的理念是,虽说写生不能照搬景物,但也不能不象,要在似与不似之间游离。如不像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因为现实的景物是想象不出来的。在纷繁的物态面前更不能一网打尽,把眼前之景,化为心中之境,进行再创造,这时的作品便带有作者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写生就是借物抒情。一种精神创造,把自然形态转换成意识形态。其中有;聚散、虚实、大小等,总之使描绘的物体,变得有趣味。因为写生是要忠实生活,又要避免程式化玩笔墨游戏。

  把树木、走兽、人物、建筑,重新物化到纸上,从而使其符合主观审美、精神需求。写生是要面对大自然,在纸上表现出自己的感想、感受,同时要主体突出,通过表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物像得到升华。

 

  我的出生地。离压油沟比较近,因沟里压油而得名,以前只是听说有这么个地方,这次是第一次来压油沟写生,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戏台。这里民风古朴,有古作坊。醋坊、油坊、酒坊、煎饼房,制作均为古法。压油沟实为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美好胜地,也是全国各地的画家们理想的写生好去处。

  艺术家 林浩湖

  林浩湖 1976年出生,福建诏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评论》教育中心副主任,文化部青年联合会委员、美术组副秘书长,东方大学城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世界《林氏》杂志艺术顾问,中国奥运大讲堂艺术顾问,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工作室导师,李可染画院特聘画师等。

  压油沟写生记

  中国的绘画艺术建立在生活之上.古人讲:“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即要形神兼备,又要高妙神逸。《易经—系辞》讲“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历来古圣先贤对于写生之道各有取舍。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王维的“卧游”“心游太虚”,郭熙的《林泉高致》所讲的各种树木山石云水之法等各有偏重,这是各家对写生的不同见地。

  故而写生是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也是艺术家对自然深度沟通的法要;

  写生即离不开对情景的认识与解读,又将对地理的风情与地貌特征的刻画与创造;

  写生离不开对风貌的取舍,既要夸张概括,更离不开对自我艺术感的锤炼与汲取;

  写生更要艺术家与自然的交流,从而在人与自然中去“感而遂通”,还原于物我交融、心笔相映的理想境界。

  此次来到中国革命老区——兰陵县压油沟,试图解决写生的诸多课题。

 

  压油沟的地理风貌与众不同。在小沟里,民房尽是古村落,以石头砌垒做墙,以茅草瓦砾做屋顶,小院里竹框层层叠叠,做晒干物用场,甚是别致;南瓜、玉米棒、红辣椒串联出个性化的形式感;水磨坊边古树上系着许愿的彩带,似乎可以侧耳听闻到村民质朴的祈祷声音;石矶边曲水流觞犹如时光流逝;湖边木桥如古栈道与石拱桥交相辉映,略带江南遗韵;在金秋时节中,绿黄的树叶还没有凋零;醋坊、煎饼坊、油坊都是此地风情。在绘画中,以往都没有涉及到的题材,使得来时的思想在此将不得不及时调整。因为写生不能预先设定一种章法与布局来作画,这样便失去了写生的价值。只好在现场中打破以往惯有的手法,与取景构图等惯性。

 

  写生时既要尊重客观主体物象,又要在生活情节中寻找“画趣”与“画味”。“画趣”是指画家把握情景的新鲜感与独特的生活情节;“画味”则是画面气息所透露的画境,既要有墨韵,也要有墨味;这种“画味”是画家多年对继承传统的笔墨所得的一种“墨相”的升华。他是即抽象,又非诠释抽象;它含有印象、想象意象、抽象等有机的融合,高度升华为一种特别的“墨相”和“画味”。

  那么压油沟的风貌,恰恰是给予这次写生的一大新命题,使得创作的手法处于“生化”。这次写生它只能摆脱俗套(以往惯性的表现手法)去迎接新鲜的场景。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挑战,我尽力的摆脱惯性手法,极力地放松自己的心境,放松自己的笔墨,让笔墨的表现手法有着更好的拓展。手法是丰富画面内容的前提,这次的写生在很多细节上感受颇深。

 
 

  在七日的写生行程中,七数字是吉祥数,中国传统医学中讲“七日一来复”,传统词汇中“七上八下”,有上升、提升之意,也有周而复始的圆满境地。这也预示着本次活动对将来艺术发展有着美好的愿景;此行的同道们及组织者、朋友们将有良好的开局与结局!

  写生花絮

 
 
 
 
 
 

  艺术研讨会现场

  兰陵压油沟风景区董事长 冯志华

  北京海天高视传媒董事长、资深活动策划 王 丽

 
 
 
 
 
 
 
 
 
 
 
 
 
 
 

  艺术家合作作品《兰陵压油沟揽胜》

责任编辑: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