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聚焦

旗下栏目: 聚焦 市场 评论 轶闻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开幕 印证中国当代艺术40年发展脉络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小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16

开幕式大合影

      壹号收藏网讯   (记者 彭云燕 通讯员 艾小铮)2018年9月14日下午, 由合美术馆、中电光谷联合主办的“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在武汉合美术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批评家和“85新潮”时期的代表艺术家出席了开幕仪式。此次展览是合美术馆首个关于当代艺术家的文献展,通过作品、草图、书信、图片、笔记、相关书籍,还有视频等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素材建立起了一个历史语境,让观者对艺术家毛旭辉艺术面貌的形成与演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印证了中国当代艺术40年来的发展脉络。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毛旭辉,1956年生于重庆,1982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当代艺术同改革开放一起历经了40年的发展,毛旭辉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先锋之一。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仅积极进行艺术创作和学术探讨,更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收集、整理、保存了大批原始文献,其中有节点活动的组织文本,有与重要策展人、批评家、媒体人的往来书信,有发表于代表性媒体的重要文章,有西方现代艺术、文学、电影、音乐的早期译介读本。这些资料证明了一个中国艺术家向西方现当代艺术人文思潮学习借鉴的历史原型和过程,也为学者提供了研究近4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尤其是“’85新潮美术”的宝贵资料。
 

合美术馆副馆长姚华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由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毛旭辉工作室助手张光华女士担任策展人,分为 “一单元艺术启蒙(1956-1983)”、“二单元 现代思潮(1984-1989)”和“三单元 具象图式(1990-2017)”三个以现代主义艺术价值体系为创作取向的主单元,以及呈现毛旭辉非方法论艺术主张的“附一单元 红土恩赐(1979-2016)”。为配合工作室状态的日常化呈现,作品装裱与展陈设计力求朴素,展出作品悉数纸本,但仍生动而精彩。
 

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致辞

      开幕式上,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致辞时谈到:“一个好的文献展包含的内容和它的思想厚度是美术馆推这样的展览目的所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经历了从70年代末到现在的完整的40年,怎么去确定文化的主体意识?在广泛地吸收中西文明要素的过程中,怎么产生出长在这个土地上的有影响力的能够载入史册的艺术?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话题,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把这个话题的思考延续下去。”
 

策展人张光华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光华认为,文献是时间的载体,无论价值几何,也无关媒介属性,具体才是其最根本的意义,“对于美术馆来说,不仅要做好展览和藏品的艺术收藏工作,还要对艺术文献和艺术史的写作建立一个数据库。毛旭辉先生作为时代中的一个个人,他为将来艺术史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很多资料,我们也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呼唤出未来艺术史写作的美好前景。”
 

艺术家毛旭辉致辞

      开幕式最后,艺术家毛旭辉透露了自己准备这次展览的心路历程:“做这个展览,合美术馆跟我一样,都很疯狂。它给予历史一种复现的可能,它给了过去一种尊严和价值,当然是采取了理性的立场,尽管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个画家的历史脚步,但任何个人都会与时代相关,这种对个人的信任,对个人历史的开放姿态,在我们所处在的现实环境里,是非常难得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做文献展就是回顾历史,历史非常重要,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时间会过去,时代也会过去,真正能够留下来的就是文献。”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12月14日。
 
      更多作品欣赏:
 
 

▲《爱》,27.5×20cm,纸本炭精笔,1983

 

▲《从得胜桥看盘龙江》,23×30cm,纸本油画,1975

 

▲《大观河一角》,20×28cm,纸本铅笔,1973

 

▲《董家湾夜晚的路灯》,18.5×16.5cm,纸本钢笔,1982

 

▲《挂着列宁帽和衣服的凳子》,27×20cm,纸本铅笔,1973

 

▲《法国电影<沉默的人>记忆》,27.5×20cm,纸本水粉,1978

 

▲《领袖去世》,27×39cm,纸本油彩,1976

 

▲《夜》,20×27.5cm,纸本钢笔,1982

 

▲《月光下的护城河》,29×19cm,纸本水粉,1982

▲《版面设计》,70×72cm,纸本拼贴,1985

 

▲《红色人体》,23×14.5cm,纸本水彩,1984

 

《夜》,31×43.5cm,纸本水墨,1985

 

▲《自画像》,22×15.3cm,纸本油彩,1988

 

▲《自画像和圆凳》,27×37cm,纸本水墨,1987

 

▲《基本的位置》, 20×28cm,纸本水彩,1993

 

▲《日常史诗·书架》, 27×38cm,纸本炭笔淡彩,1996

 

▲《日常史诗·自行车和垃圾桶》,40×55cm,纸本水粉、报纸,1993

责任编辑: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