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佳宏画家 艺术简介 迟佳宏,1966年出生于云南,山东招远人。现为禅宗画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禅画工作室导师,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禅画工作室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各级大型展览并获奖。并于CCTV、湖南卫视等多家大众媒体及《美术》、《人民日报》等多家专业刊物作为专题介绍。出版有《迟佳宏写意山水》、《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等画集。 作品欣赏
读经图 (68x136cm) 佛境禅心 圆满美好 文/崔大中 迟佳宏是一位追求宗教感的山水画家,他本身就是一位在家的佛家弟子。他对于佛教和佛理的研究深入而细致,对于历史上的佛教绘画也涉猎入微,更因着他内心至诚的虔敬和慈悲,他的山水画 在静寂空中充满了宗教的肃穆、庄严和神圣。画面上佛寺古刹,僧侣信徒,祥云流水,禅意森然。山水画在他的笔下,静净中意境苍茫而古雅,一种艺术的虔诚和善仁之思相融合,透发出一种纯净祥和的自在和空灵。因此,我称他的山水画为“佛境山水”或“禅境山水”。
寿山图(136x68cm) 应该说,迟佳宏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山水画家之一。细察他的作品,第一感觉就是,他的作品重视对古典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具有鲜明的传统规矩,文脉清晰;一方面师法造化,得自然物象之意趣;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宗教感,其山水画,流水、祥云、古寺,佛僧,烟云缭绕,充满了肃穆庄严神圣的宗教感,这是画家在个人学养的涵养下自然流露出的心性、真情和本性,显示出了画家静雅庄严的自性之美。
礼拜佛塔(136x68cm) 迟佳宏曾经是一位醉心于西方艺术的现代水墨探索者,历经西方艺术的洗礼和东方艺术的浸淫,生活和传统,让这位生于山东招远的艺术学子从一个追求现代形式美的山水画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倾心于宗教感的“佛境山水”画家。画“佛境山水”,自然会与佛教联系密切。迟佳宏走上“佛境山水”之路,与其后来皈依佛门有着重大的关系。迟佳宏皈依佛门,做了居家弟子,其法缘不好在此妄自揣断,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佛教教义对他心灵的感召,他需要从内到外,感悟佛境的透彻与庄严;二是绘画让他对传统国学佛道儒有了更深沉的认知,他希望自己的山水画静净中以佛境的澄明滋养自己甚或他人的心灵。
祥瑞图(136x68cm) 潜心佛法,皈依佛门,让迟佳宏的作品逐渐发生了变化,每当他去画佛寺,高僧,流水、祥云,菩提树时,他会顿起虔敬之心,工致谨严地描画,画面由此逐渐表露出宗教的庄严神圣之感。当迟佳宏感受到宗教给他绘画带来的全新气息时,他认为是佛陀为他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为此,他更加认真地研读佛教典籍,研究宗教壁画,努力寻找属于宗教山水的绘画元素。时至今天,迟佳宏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画坛最重要的“佛境山水”探索者之一。可以说,在传统山水画的当代探索中,迟佳宏的“佛境山水”是一项非常值得肯定的艺术成就,它将宗教美和艺术美统一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温柔敦厚的传统艺术美学的文化内涵,清晰地展露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和文化意趣,应该说,这是一次坚守东方文化立场,上承中华文化传统,借古开今,发展传统山水画的富有成效的重要尝试和努力。在此,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迟佳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明月照时常皎洁(68x45cm) 就绘画自身的技法和形式探索而言,迟佳宏的作品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首先在具体的用笔用墨上,不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方法,在他的画面上,凭籍着自己的心性写开去,强调墨线的运用。线条多用曲线,往往随着山势而折转,线与线之间,综合运用着皴、擦、点、染、积、破等等传统笔墨法式,祥云、佛光、寺庙、佛僧,安放其间,共同彰显了一股富有禅境的宗教力量。
丹丘向耸与云齐(68x45cm) 其次,在经营布局上,画家以传统的布局样式为基础,在表现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趣味的基础上,注重画面整体表现力的把握,以笔笔生发的线条结构画面,借用佛教壁画的一些宗教元素细心经营画面,巧妙准确地反映了“凡名山大川,风水宝地,皆被佛寺道观所占”这一现实自然景观。在迟佳宏的山水画中,山水大川围绕着佛寺展开,中景一般是古刹森严,妙相雍容,围绕着佛寺,祥云,流水,树木,朝拜的信徒,都穿插、布局的自然而又有绘画的构成意识,避免了传统绘画中容易出现的片段、琐碎和机械的显示所谓笔墨情趣,从而在艺术趣味上既有传统经典的一面,也有着自己对艺术和宗教的理解与感受,画面整体而和谐,有着很强的视觉效果和宗教感染力。
相好光明无等伦(68x45cm) 第三,在物象的描绘方面,他以自然物象和传统宗宗教语言符号为基础,在画面中以写意的笔法对自然物象和传统艺术符号以及宗教人物进行了细致谨严的描绘,一切以表达自己的心象之美和对宗教禅境的认知为基础,画面被组织的朴茂森严,心物一元,情景交融,既充满了富有笔情墨趣的艺术语言美,又展现了绘画的诗意美、禅境美和心象之美。
证道歌(68x45cm) 以上是对迟佳宏山水画作品的一点直观真切的感受,当然更多的是就绘画语言本身而言的,如果要阐释其艺术文化学上的意义,那相对就要复杂的多,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这需要对画家作品和画家个人做深入的研究,需要将其作品放入传统与现代这一格局中,进行全面地个人化的认真体味和仔细阐释。
心灵归处(136x68cm)
净土境地(136x6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