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聚焦

旗下栏目: 聚焦 市场 评论 轶闻

湖北襄阳画家刘庸之和他的传统泥板壁画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King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0-16

    刘庸之,1954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擅长绘画和雕刻,曾任襄樊市云鹤画院院长、襄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会员。2007年获襄阳市委宣传部“感动襄樊十大人物”。

-------------------------------------------------------------------

 见过国画,你有没有见过画在泥板上的国画?见过壁画,你有没有见过以1:1比例完整临摹于纸上的壁画?而湖北襄阳画家刘庸之正是这样一位在守望传统文化的同时坚持艺术创新的国画艺术家。从20年前与山西芮城永乐宫结缘,到用17年时间独自面壁,完整临摹永乐宫壁画,再到开创新的艺术形态——泥板壁画,刘庸之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10月10日,刘庸之的“皇天后土,老泥新生”传统泥板壁画材料小品展在太原正式开展,泥板与国画技艺的碰撞产生的这些新颖的艺术作品,引得不少业内人士称奇。

17年时间完整临摹永乐宫壁画

  今年63岁的刘庸之,于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徐悲鸿画室进修。

  1997年,刘庸之第一次到山西永乐宫临摹壁画,其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此后每年除了春节回家几天,他一直住在永乐宫附近,每天面壁临摹10至16个小时,共用17年时间,按照1:1的比例,完成了永乐宫壁画三大殿共四大幅的临摹,成为完整临摹永乐宫壁画世界第一人。

  在这17年中,刘庸之为临摹永乐宫壁画,节衣缩食。因长时间独自临摹,他双眼视力从1.5降到0.6,与人交流时舌头僵硬、右胳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为作画,刘庸之每年买金箔、矿物颜料就得花去四五万元。为节省开支,局部作品完成后,他就把它们背回襄阳装裱。十几个亲朋好友为此专门学习了装裱技艺。“没有家人鼓励,没有亲人的帮助,就不可能完成临摹。”他说。

  他临摹的一共是四大幅作品和一幅小作品,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图》有白描和彩色稿两幅,均为90多米长、4.66米宽。另外两幅大作品是纯阳殿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长61.22米、宽4.2米)、重阳殿的《七真人画传》(长61.25米、宽3.92米),还有一幅无极殿的《四大天王》。据悉,临摹完成的作品重达500多公斤,展开后可铺满一个足球场。2014年10月23日至10月27日,他临摹的永乐宫壁画展在湖北省襄阳市体育馆首次展出时,被誉为“移动的永乐宫”,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为什么花17年时间做这项工作?刘庸之的理由很简单,“我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绘画,而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在国际绘画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壁画共有2000多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临摹永乐宫壁画,是我年轻时的一个梦想。这么好的壁画,我想临摹出来让更多人分享。”

多年研究揭开泥板制作面纱

  刘庸之在潜心临摹壁画过程中,既坚守传统,采用“重彩勾填法”,所用颜料大部分是自然萃取的矿物质,可以长期保存;又积极创新,把元代时期绘画笔法与现代的染色方法有机结合,从而使他临摹出来的画既不是永乐宫现在这种陈旧灰暗的色调,也不是刚画时金碧辉煌的样子,看起来十分柔美和谐。

  在临摹永乐宫壁画17年的过程中,刘庸之用的是一种质地较为柔韧的皮纸,他一直都在思索,如果能用作壁画的矿物颜料,在泥上作画,那会是怎样一种感觉?

  于是,他开始查询永乐宫的各种搬迁资料,并不断进行各种研究试验,最终在3年前完成了传统泥板壁画材料的制作流程,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刘庸之介绍,泥板壁画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人们现在能看到的,有美国大都会7米多高的“弥勒讲经”、加拿大5.11米“弥勒梯度图”以及芮城的“朝元图”等,“人们在欣赏壁画作品时,并没有真正去研究它的制作过程,认为壁画在墙面上依附着,而实际上是分离的,独立的材料。”

  泥板壁画材料所用“泥土”并非一般泥土。刘庸之告诉记者,他作画时所用的泥板,其制作工艺多达数十项,要达到泥板平整、透气、不粉、不裂,所用之土必须是存置数十年的老泥厚土,并使用糯米乳汁、麻刀、棉絮等媒介,在夏日阴凉透风之时完成工艺,通过3层不同泥层的复合,加上当年的麦秸、麦皮等,才能最终做成标准厚度为1公分的平整泥板用做绘画材料。

泥板+国画技巧引业内关注

  此次,刘庸之在并的传统泥板壁画材料小品展主要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主,在壁画材料上加入现代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画作融入了写意、工笔、晕染、勾勒、填色等中国绘画几乎所有的技法,画作以泥板作载体,使用与传统壁画相同的矿物类绘画颜料,画面有的色彩艳丽,有的细致动人,有的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和称赞。

  在刘庸之看来,泥板作画,因为不渗洇而显得古朴。另外,由于泥板渗水性极强,相比于宣纸,用泥板作画时,行笔枯涩,对画家的画技有着很高要求。

  “虽然这些小品不能做到为山水写意,为花鸟言情,为人物传神的境界,但也包含了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刘庸之直言。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木兰看过刘庸之的泥板壁画展之后相当震撼:“泥板壁画起源于壁画,中国的壁画是世界上保留最多、面积最大的,尤其是永乐宫壁画,其规模大,人物形象生动有神,绘画艺术高超,是历代名家所推崇的,是中国壁画的经典,也是艺术之魂。而刘庸之的泥板壁画吸取了传统壁画的一些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将宣纸效果、壁画效果和山水、人物、花鸟等传统画作手法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期待这种艺术形态能够在未来持续发扬光大。”

  据悉,本次传统泥板壁画材料小品展由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主办,展出时间至10月30日。(山西晚报记者张珍)

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