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 开幕时间:2017年8月19日星期六16:00 展览时间:2017年8月19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2号馆(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 策 展:当代油画 主办单位:当代油画、今日美术馆 承办单位: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盛世歌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香港人民艺术出版社(香港)、当代艺术杂志社、深圳市共生艺术有限公司、北京胤湃景晟广告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 战略合作:今日美术馆、德国伯恩当代艺术馆(德国)、地球村美术杂志(日本)、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日本)、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法国)、大象艺术空间馆(台湾)、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厦门艺术博览会、安徽美术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中国美术年刊、当代艺术杂志、田汉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东方文化艺术团、宋庄艺术论坛、北京盛世歌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深圳市共生艺术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 Ⅰ 传承经典 冯法祀、马常利、杨松林、宋惠民、刘秉江、路璋、张祖英、曹新林、文国璋、林俊生、买买提·艾依提、钟耕略、罗章才、郭北平、李坦克、吴银杉、刘孔喜、骆根兴、雷淑娟、刘建平、梁爱平、王嵬、高山、胥肇平、王明月、忻东旺、羊羔、童敬海、宋克、杨丽君、丁胜利、冷军、刘勐、朱世琴、安静、白建涛、徐志明、刘烨、刘晓强、张峰、蔡杰、郭福篇、达娃扎西、赵霞、牛浩东 Ⅱ 东方意蕴 汪诚一、闻立鹏、赵友萍、庞壔、宋贤珍、鸥洋、洪瑞生、鄂圭俊、若瑄、杨大全、杨晓康、赵开坤、徐福厚、陈敏、王辉、王彦文、段正渠、伍盛、杨参军、沈国荣、刘文星、贾跃民、邹光辉、马志明、刘工、余素政、廖学军、曾文、张亚伟、黄少鹏、柯萍、张培均、杨舟、赵培智、杨继锋、林卫东、纪雨彤、张洁、吴鹏举、杨朝雨 Ⅲ 话语转型 唐近豪、应天齐、龙全、张炀、毛毳、胡赤骏、布日固德、陈明华、孟禄丁、方力钧、张永胜、张方白、沈敬东、杜建奇、张闯、杨海、牛方、李剑芳、陈曦、赵尔俊、许东生、罗清、严智龙、马永强、唐华伟、冯相成、王海东、翁道胜、林琛、胡宗祥、秦蓁、康正昊、魏颖、刘宇轩 油画艺术的语言结构本是建立在西方人文基础之上。彼时的西方世界发明了“油画”作为他们的视觉文本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也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油画艺术承载了可视性的西方文明,就如同古老的中国选择了水墨与宣纸承载视觉形象一样,对应着彼此观看世界的方式、哲学观以及文化。 一个民族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就会形成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就产生了文化的民族性;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必然接受和融入别的民族的文化,这就产生了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既统一又矛盾,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性,而吸收外来文化又赋予了本体文化的时代性。通过对艺术史(或者文明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以上特性。东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交流中不断吸收对方的文化而产生新的文化,尽管彼此的融入并没有消除各自本体文化的民族性,但正是由于新文化的产生开创了新时代,使人类文明的边际不断拓展并持续进化。 时至今日,作为西方舶来的油画艺术,裹挟在近现代西学东渐的这股时代大潮中,在中国的文化土壤生根发芽,历经百年而根深叶茂。油画艺术深深地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已成为中国当下重要的艺术门类,参与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整体建构。 “笔墨当随时代”,指的是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应当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变化,而源自西方的油画语言又何尝不是如此。“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以艺术史为背景,观察油画语言随着时代的演进与递嬗:通过参展油画家的集体视觉文本,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画卷依次开启——抑或上一个时代的终曲往往孕育着下一个时代的序曲。 中国油画家对于西方经典的传统油画语言从心慕手追而至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它表达现实生活,这一嬗变的过程包含了几代人的传承与实践。与西方不同的是,当下的中国,仍有数量可观的艺术家采用西方传统的油画形式语言进行创作,并且在传统的语言样式中注入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时代内涵,使“经典”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欣赏:
林俊生-油画-鱼系列二-60X60cm-2016
林俊生-油画-鱼系列三-50x60cm-2013 林俊生的造型和色彩都很朴实有力,注意捕捉对象最有特点的意味,随着学习过程当中能力的逐步增强,描绘出生活更多的细节,更微妙的色彩。这是表现能力的提升,更是观察能力的提升。在油画家成长的过程里,观察能力是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因为画面上一切有趣的表达全部有赖于观察。看见了才可能感受,有感受才有画。油画语言的核心前提在于能不能用油画艺术的眼光看生活。和普通人一样,油画家也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油画家能发现不一样的视象。既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要提高自己的眼力。这二者并不对立,就如同我们说,画画既是表达自己,也是修炼自己一样。 ——戴士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梁爱平-油画-齿轮系列·记忆-70x105cm-2008
梁爱平-油画-齿轮系列·期待-60.5x80cm-2008 齿轮是物理中力的运用的经典器物。齿轮是人类工业革命的象征;齿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伴随者;齿轮时时刻刻见证着我们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的生存状态。它是人类工业文明革命活着的化石。画家要赋予它有意义、有情感、有生命和美的标志符号。齿轮的坚硬、锈蚀、伤痕、斑驳、落漆、油腻以及它们有次序的齿型排列,大小的合理连接,使人想象出运转时的力量美,在精美描绘中让生命体的存在附着于冰冷的金属体内,让它们有互动、有对话、有照应、有牵扯、有配重。用写实甚至超写实手法来表现,给予观者触摸的冲动,让视觉产生动力,触及脑中的传导系统,既赏了心,又悦了目。创作的主体是成熟思维的聚集,有逻辑的支撑,有空间的回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运作。
杨丽君-油画-萝卜之二-80x80cm-2016
杨丽君-油画-圆·桃系列之一-80x80cm-2013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油画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画风——油画静物超写实画风。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技法的变革,新生代女油画家杨丽君的油画正是这一画风中的佼佼者,圆融而和谐,自然天成。晴朗的上午,身入画室,满屋画幅。一幅仙桃静物油画跃入眼帘,画面柔美而圆融、和谐而自然,且刀笔无痕——这是画家以“花好月圆”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体现了她在追求超写实的画风的基础上独创新意,以及她对个性的彰显。超写实主义的油画几可乱真,真实的背后,暗示了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及真实之中透出的空灵。在她的作品中,她隐藏了一切个性、情感、态度的痕迹,不动声色地营造着画面的平淡和冷漠的情调,表达着自己对自然、生命及人性的思考。她对果实、花卉有着敏锐的感受,崇尚圆融之美。她的作品仿佛是喧嚣的尘世里的一股清新的氧气,沁人心脾,能够让观者瞬间沉浸于那份宁静,亦是她内心的热情与活力的体现——单纯、智慧和灵气透显其中。 ——师爽(评论家、文学家)
丁胜利-油画-江南民居之三-80cm×60cm-2017
丁胜利-油画-江南民居之四-60cm×50cm-2017 在目下众多的风景画作中,胜利先生的画面独树一帜,不仅有形,而且有意,形意搭合,相得益彰,视觉上恢宏大气、率意畅达,纵横挥洒而不拘小节,但生动处尽在细部经营,层次丰富,耐人寻味。虽然不像写实人物画一样在身姿面目上讲究形美,但其造型敷彩中处处体现着意境之唯美,而其中尤以色彩的巧妙运用显示出其作为优秀艺术家的高超掌控与作为,强烈、温暖、厚实、滋润,强调色彩与笔触的质感,转换于表现、意象、抽象之间,游于尺幅而胸存天地,见于方寸而意境旷远。 ——苗凤池(《中国油画市场》主编)
冷军-油画-纽约古董店之二十-50.5x40.5cm-2014
冷军-油画-纽约古董店之十九-50.5x40.5cm-2014 针对不同的作品要站在不同的立场,针对古典的作品,就站在古典主义的立场,不要站在表现主义的立场来判断。同样,对表现主义,就不要站在写实主义的立场来评判,用写实主义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观众,看不懂也不要紧,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看不懂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启蒙,也就是没有被开发,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还没有被污染。任何东西一旦开发了必然带来污染,因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所谓的开发其实多半就是把人性中恶的东西开发出来了,就是七情六欲。善的一面是金刚不动的,只有宇宙真理可以打动它,只有道可以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在现当代艺术面前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因为多半那就是艺术家的想法。现当代艺术并不高深莫测,浅显才是它的价值所在,不浅显怎么给人人成为艺术家铺路呢?它的发展逻辑就在对前者的突破和背叛上,本质上它也不是视觉艺术,而是艺术的艺术、哲学的艺术、艺术哲学的艺术。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观赏也有看不懂的情况,怎么办呢?除了多看、多学习,没有其他办法。
朱世琴-油画-红-60x90cm-2017
朱世琴-油画-五彩玫瑰-60cmx90cm-2015 我认为融即融合东西方艺术于一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并开拓创新、弘扬光大是自己的艺术责任之一。师古人、师造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人为善,方能创造出真、善、美的艺术佳作。绘画作品就是点线面,黑白灰,红黄蓝,橙绿紫的奏鸣交响曲,给人以美的享受。我是一棵小树,在岩石的夹缝中成长,坚忍不拔,勇往向上;我是一匹骏马,在广阔的草原驰骋,有着美好的向往;我是一只雄鹰,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翱翔远方;我是一位画家,我用画笔歌颂、塑造大自然的一切美好事物。倘若我是太阳,我愿意照亮大地,给人民以温暖,给绘画作品增添金色的光芒。我是一位学者,向各位老师学习,吸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之风貌。我要创造更加美好的艺术作品,为祖国献一点力量。
白建涛-油画-陇东风俗——闹喜-160x160cm-2009
白建涛-油画-民工-150x150cm-2002年 近几年,白建涛的油画作品迅速成熟,在圈子中也逐渐为人所知,这得益于建涛能以自己熟悉的身边生活为母题,尊重自己的心理感受与视觉上的经验直觉,并抱定这一信念孜孜不倦地探求。其作品的意蕴由暧昧到明晰,形式语言由生涩逐渐自如,建涛正走在自己的康庄大道上。总体来看,白建涛的绘画作品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和纪实性特色,有着高度的社会关注度和鲜明的时代感。白建涛出生于甘肃镇原县,并在此度过了无忧的童年和饱含青春梦想的青少年时代。镇原县属于庆阳地区,毗邻陕北,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区。这里民风古朴,交通闭塞,但一些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如剪纸、皮影、刺绣以及面花,却很好地被传承下来,正是这种浓郁的乡土艺术氛围促生了他对美术的热爱,并完成了启蒙教育。 ——王立夫(泰州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刘烨-油画-古城的夕阳之二-90x70cm-2017
刘烨-油画-古城的夕阳之一-60x50cm-2017 把搁置多年的专业重新捡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说要回来画画也有一阵儿了,这期间画些油画棒写生也算热身,毕竟是从小就熟悉的。想画,画什么怎么画其实都不重要。画画应该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是为自己画。找一个切入点,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和感觉,放松心情,把你想讲的表现出来,一切就会自然而然的释放。 想到黄永玉先生说:想画和能画,与能画好,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画家的手艺是基本功,手艺需要不断地磨练,而作为艺术家能够为人称道的还是那么一点手艺活。坚持自己,为自己画画,努力找回自己。
刘晓强-油画-塔县古城之二-135×178cm-2017
刘晓强-油画-塔县古城之一-142×178cm-2017 面对丰富的、多彩的大自然时,所感受的真实呈现,放笔直画,直抒胸臆,浑然天成,而不夹杂着丝毫的矫揉造作之心态;就像平日里的语言一样,自然的、朴素的、直接的,越单纯越能发挥所有动力,自然而然,挥豪而就,一气呵成。对景写生从此就在我的生命里扮演着一个无形的朋友,与我共呼息,又相互作用,将生命里的律动和心理感受一并绘制成一幅幅带有韵律节奏的绘画作品;大笔一挥而就,洒脱自然;并且与生命天然浑成,不可分割,就像自己的影子一样。然而就审美趣味中的关键笔法问题,我再略加一谈,写生的创新不是变戏法,也不是先有观念的预设,依据此进行创作,并乔装打扮,安上“当代”或“现代”的头衔,平庸地穿上“超前”的盛装,以此标新立异来欺世盗名。而真正油画笔法的运用并非所谓当代艺术家搞的那样奇异复杂。
郭福篇--油画-山涧-50x70cm-2015
郭福篇--油画-山涧之二-80x60cm-2015 大概是习惯了与画布的对话,每次想写点什么都有种莫名的畏惧,一个人久了,张嘴都变得困难。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孤独也诱发了各种恋旧和思乡的情绪。最近20年,城市的钢筋水泥像一只巨大的八爪鱼转眼吞噬了广袤的田园山林,连同旧有的生活方式。格子单元房加网络低头族的生活形态更是加剧了当代人的孤独,童年熟悉的环境、地貌甚至昆虫鸟兽连同时间一起,消失在记忆的深处,无迹可寻,以后,哪里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牛浩东-油画-梦幻敦煌-80x60cm-2015
牛浩东-油画-祁连星空-100x80cm-2015 牛浩东在甘肃省定西市出生、成长,西北地区磅礴壮观、丰富多样的自然地貌,是牛浩东作品的灵感源泉。正所谓“胸中有丘壑”,牛浩东所描绘的不仅是眼中所见,更是心中所想。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的丹霞地貌,经水常年溶蚀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等,都是牛浩东作品中的常见素材。牛浩东的画作色彩明艳、纯粹,充满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他对颜色有独到的理解和驾驭,看似绚烂的画面,却往往给人以极其宁静的感觉。他的作品似为写实,但实际上脱离了对客观物象的描摹,每幅画都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景晓萌(《中国文化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