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聚焦

旗下栏目: 聚焦 市场 评论 轶闻

试图破解“隶书密码”的人——书法家赵普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King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25

 

  中国的京剧,从形成之初发展到鼎盛,也就一百多年。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涌现出一批如梅兰芳等跨时代的大艺术家,创立了许多流派,把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京剧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但从此以后,再没有大的进展了。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后辈京剧演员们的大举模仿。如今的京剧舞台,尽是仿照前辈们的唱腔和程式,不越雷池半步。

  前辈艺术家们创造的典范是空前的,却没有绝后,这种仿照阻碍了京剧的发展。前人的里程碑,变成了后人的绊脚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领域,同样存在这种“阻碍”方式,例如“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无论行书、草书还是楷书,从创立之后发展到成熟,亦是迅猛,仅几百年就达到了艺术之顶峰,然后定格在千年前的晋、唐两朝。至今,学楷书者仍以颜、柳、欧等四家的碑帖为范本。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第二行书。未见书法史籍上有破记录的记载。

  至于隶书,其艺术水准更是早在东汉时代就登峰造极了,距今仅两千年,仍称“汉隶”。

  直到清代,隶书方有点起色。例如有三位以画名传世的书法家—金冬心、郑板桥和赵之谦,他们的隶书或拙或狂或奇。古老的隶书似有所苏醒。

  前些时候,听友人讲起,北京有位善隶书者叫赵普的,如椽大笔治隶四十余载,仍在下大力气,拟攻克隶书这一汉代遗留的坚强堡垒,云云。

  可能这位书家只埋头攻坚,不兼其它;用流行语讲:不喜包装,所以少见媒体有些许报告。

  偶然间得到一本赵普先生的隶书小册子,刊印的还真精细。随手翻了,没感觉什么。今年的足球世界杯期间,利用电视转播间隙,拿出赵普隶书小册,慢动作翻了,顿时眼睛一亮,人家赵普可把汉代蔡邕的“飞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波三折”也都是神来之笔!看罢之后可不得了,漏看了一个进球!要知道:我乃超级球迷也。

  赵普先生化篆书、行书入隶,融魏碑、唐楷于一炉,汲取众家之长渗入自家书里,却不露痕迹。他的隶书字里,有《礼器碑》的凝练、《乙瑛碑》的飘逸、《石门颂》的奇姿及《张迁表颂》的遒劲等等。

  这种亦秀亦雄、亦柔亦刚,潇洒飘逸且沉稳雄健的隶书,透出了圆舞曲般的旋律。

  行文至此,从赵普先生的书法里,似乎看到隶书有了崛起的希望。

  (撰文作者:曲章富先生,于1939年生于山东蓬莱,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供职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兼职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编纂《当代著名画家传记系列》丛书并为许多著名大师级画家的画集作序或为其撰写品评文章。1991年被上海影视公司聘为“艺术顾问”。1995年由文化部评为“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民间艺术家”称号,2002年受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通鉴》编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而长期在北京工作。擅长书画和古玩鉴定,受聘为国内外多家文化艺术部门“艺术顾问”或“艺术总监”,尤其擅长戏剧人物画创作。)

责任编辑: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