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主题:流变,从范式到书写——张显飞╳戴湘文双个展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卓尔美术馆 支持单位:武汉海象考研、武汉青美园画室(武大园校区) 展览时间:2月20日—3月10日 展览顾问:王心耀、金波、徐文涛 出 品 人:王 宁 策 展 人:原志阳 展览地点:卓尔书店四楼卓尔美术馆(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3号) 早春二月,万物向新。2月20日,“流变,从范式到书写——张显飞╳戴湘文双个展”将在卓尔美术馆开展。两位艺术家不断突破既有范式,以独特的笔触和视角进行艺术探索与实践,展现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 前 言 文/原志阳 “流变”是一种能量的驱动产物,在艺术领域,则是艺术家不断进行自我艺术走向牵引的方法与武器,而众多艺术家的多次流变行为也构成了艺术史的组成部分。 概括而言,小到一个艺术家个案,大至一部艺术史的发生,都可视为人类思想和行为的运动性视觉显现,而这种运动也正是艺术主体思想流变的结果,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就艺术创作主体来讲,对创作范式的突破需要打破自我迷恋,寻求思想更新,以此进行再次的探索性创作与书写。 此回参展的两位艺术家张显飞和戴湘文的艺术实践也恰实了这样一种流变,他们且均转向了对东方书写的探讨。作为从贵州走出来的艺术家,张显飞用20余年的时间在进行着自我的艺术表达与坚守,从10多年前的写实与具象油画到近几年的综合材料书写,长期践行着内心的艺术使命。对原有作品的改变也离不开显飞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与探索,特别是博士阶段的阅读与研究,在深入研究明清美术的基础上,结合对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期艺术创作经验,山川、河流、房屋、村舍等自然与人类景象被显飞通过似于山水的方式构筑起一方意抽之境。 与张显飞的构筑性书写创作不同,戴湘文则是将山水景观进行了熟悉之外的图像书写——《山外山计划系列》,在创作中湘文吸收了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和线描技法,同时结合油画的色彩层次、材质感以及油性笔的线条表现力,以此完成基于传统山水之外的当代山水艺术图谱。对于艺术的破立之道,湘文也是极为明晰的,在艺术作品中注入撕裂与破坏之力,以此揉合东西方的诸多艺术元素,也是他用这8年时间完成《山外山计划系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艺术家简介 ![]() 张显飞,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毕业。现任湖美国家重大题材艺术创研中心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助理,武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特聘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交叉学科委员会理事,湖北省文联中青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湖北美术院特聘艺术家。 参加国际国家级展览5次,获奖2次,省部级展览40余次,获奖8次。期刊发表9篇(c刊6篇,1篇人大复印全文转载)、专利3项,著作7部(专著2部,合著5部),省部级社科、创作项目5项。 ![]() 戴湘文,1991年出生于湖南,师从著名艺术家王心耀教授,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江汉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美协钢笔画艺委会副主任,武汉美术家协会理事,九零创作画社理事,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专业教师,现生活工作于武汉。 举办个展7次、联展13次,获第4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获银奖、首届荣宝斋美术奖、首届全国青年漆画大展获最高奖等各类奖项17次。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西安世博园、武汉荣宝斋,吴冠中艺术馆,李可染青年画院,汤湖美术馆,娄底美术馆,湖北美协,湖北省教育厅,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益合美术馆等机构和私人收藏。作品发表于中国研究生杂志、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印象等报刊。 作品欣赏 ![]() 张显飞 《2023·02.05.NO4》 119.2╳79.7cm,2023年 ![]() 张显飞 《2023·02.06.NO4》 119.2╳79.7cm,2023年 ![]() 张显飞 《2023·01.02.NO4》119.2╳79.7cm,2023年 ![]() 戴湘文《山外山计划NO.10》240╳160cm,2020年 ![]() 戴湘文《山外山计划NO.11》 120.╳100cm,2021年 ![]() 戴湘文《山外山计划NO.48》 240╳160cm,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