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关注

旗下栏目: 聚焦 市场 评论 轶闻

笔墨之间的山水意蕴——评山水画家王承恩新作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海东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7-30

  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近日,我有幸观览了一位年轻画家王承恩先生的几幅作品,其作品中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让我颇受启发。在此,分享一下对这位画家笔下山水世界的观察与感悟。

  首先,从技法的角度来看,王承恩先生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精髓,同时又不失创新精神。在笔法上,他运用了传统的“勾、皴、擦、点、染”等技法,但又不拘泥于成规,敢于突破,使得画面既有传统笔墨的韵味,又有现代审美的气息。“勾”法用来勾勒物象的轮廓,如山石的棱角、树木的枝干,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展现了物体的立体感。“皴”法则用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地,画家巧妙地使用了不同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使山石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擦”法用于表现树叶、草地等的质感,通过轻重不同的笔触,让这些细节更加真实可感。“点”法多用于点缀画面,如松针、苔藓等,这些小点虽然细微,却是整幅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染”法则让画面整体色彩更加丰富,通过层层渲染,既突出了主色调,又增添了画面的深度。

  墨法方面,他十分注重墨色的变化,通过“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的灵活运用,使画面既有鲜明的对比,又有细腻的过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淡墨的运用上颇有心得,淡墨虽薄,但在画面中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画面更加空灵飘逸。

  王承恩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又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引人入胜。

  尤其是那些以留白手法处理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无形之中。这些留白之处,给观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也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

  此外,画家对于细节的关注也是令人赞叹的。无论是山间的一朵野花,还是溪边的一株枯木,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能够闻到花香,听到水声。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让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总之,王承恩先生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透过他的笔触,我们不仅看到了自然的壮丽与秀美,更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王承恩,原名王来东,后由关山月大师赐名承恩,遂一直沿用至今。1965年出生于广东阳江,现居北京。自幼深得国画大家关山月老师的艺术熏陶,1986年7月毕业于八大美院之一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关山月研究会研究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曾参与和策划了关山月美术馆重要美术展览和学术活动、并担任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组织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海东